Home> Cover Story > 票務業IT人 讓你歡度佳節的幕後功臣
票務業IT人 讓你歡度佳節的幕後功臣
nt class=blue>睇戲、看演唱會、遊迪士尼……會是你歡度佳節的指定節目嗎?


大時大節,大家為了盡興而歸,自然會各施其技:排長隊、通過語音電話、上網,甚至使用手機的購票服務等,來覓得心水「筍位」。


關於購票通(Cityline)

Cityline是本港首家以互動電話提供購票服務的應用服務供應商,由1993年創辦至今均致力投放資源研發科技,並於1997年正式設立網頁(www.cityline.com),同年更設有網上信用卡付款功能。業務範圍以提供不同形式的售票渠道為核心,如網上訂票、電話訂票等,另提供取票和付款服務,讓市民享受消閒生活。


售票業IT人因 「渴」 成便

有說IT人在市場上十分「渴市」,這情況反給Cityline帶來優勢及商機。Joseph直言,當客戶需要IT人時,Cityline倒可扮演「水泡」角色。他不諱言,為了配合業務逐步延伸至東南亞的發展,Cityline計畫在2008年把現時聘用近40人的員工數目,倍增至100人。


購票通(Cityline),作為本港售票業的大哥,由1993年創業至今,業務核心一直以啟動和壯大售票行業為重心。由40多位IT人組成的資訊科技團隊,更是其自家研發技術的靈魂人物,配上因時因地的策略方針,好讓人人都能便捷地享受生活。


「 飛 」 升國際?消閒文化造就售票前景

「買飛」可以說是時代進步的明顯體現,隨?那種靠人手畫票的賣票模式已成回憶,加上現時文娛活動的暢旺,一張「飛」可為你帶來開闊國際視野的能力。


專門與狹窄 售票乃核心

票務業,包含的工作範圍不獨是售票層面,還涵蓋取票、付款等服務。購票通(香港)有限公司(Cityline)項目經理李天洛(Joseph)指出:「售票業雖然行頭狹窄,但這是一個專門的行業,因為當中需要的技術絕不是未入行的IT人所能理解的。」正如,當有熱賣節目推出,IT人員既要確保支援系統的穩定,同時亦要承受高流量的負載量。


雖然Joseph坦言上述工作所需的技術可以從校園學到,箇中卻少不了應對實際環境的智慧。簡單例子如,遊樂場的售票形式普遍單一,只有入場券;至於戲院的售票模式,除了考慮座位,還要分不同的票價區和優惠等,這些不同的售票標準便成為行內IT人累積經驗的關鍵因素。


客戶娛樂網 切合內外面

無可否認,Cityline向來給人的印象猶如娛樂公司,這與它的強項以主力提供不同的售票渠道有關。「Cityline是一家應用服務供應商(Technology Company),而不是娛樂公司。」Joseph解釋,公眾誤解Cityline的定位或許與其客戶網絡,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旗下的城市電腦售票網、UA戲院、新光戲院、迪士尼等專門售票的機構有關。


Cityline有別於市場上統稱為系統整合的公司,其提供的軟件(即是產品),不會賣斷,而是長期為客戶提供整個售票平台,帶?Search Provider角色。給市民買票之外,更重要是給客戶在「如何建構節目」方面提供技術支援,以戲院為例,怎樣定立節目時間表、電影上映的時段、票價等資料,全部是戲院職員利用Cityline提供的軟件來營運的。


獨特應用層 技術自研發

懂得網絡語言、互聯網保安技術、編寫網頁程式等知識,這些都是市場上不同類型的IT人應該具備的條件,Cityline亦不例外。Joseph透露,Cityline的應用層面是其獨特於其他IT界的地方,這與其多年來願意投放資源,在港設置自家開發的科研部門(Research & Development - R&D),確實關係密切。


由自行研發的技術,到擁有自家的知識產權,正正說明了促使Cityline業務持續擴展的深層根源,如在手機增添具備購票功能的「二維碼」,便是其獨家研發的成果。對此,Joseph強調R&D正是IT人在大學畢業以後,把個人理念及才華獲得切身實踐的最佳機會。


商業新思維 圓滿的精髓

技術知識(Technical Knowledge)和商業知識(Business Knowledge)是區分IT工作的主要範圍。前者關於一般的程式編寫知識,也是所有IT工作的入門條件,但如何運用這些基礎功以促成整項任務,讓事情辦得更圓滿,便是商業知識的精髓。


科技的發展在與時代變遷息息相關之餘,更需要因應人的生活習慣而作出相應的轉變。「將來我們的付款方法可能不再停留在信用卡上,而是可以通過指紋及ID Card(身份證)。」Joseph說的並非天馬行空的念頭,而是他抱持新思維的表現,亦只有技術加上商業觸覺,才能配合市場情況以作出策略,如在售票處設置自動出票機,便是Cityline熟悉大眾求方便的慣性而構思的。


階梯雖分明 興趣定職途

一般來說,IT人在入職初期,大多會從事開發工作(如程式開發員),並會在此崗位打好基礎。慢慢地,這種技術層面便會投放在應用層面,接?便會轉移至系統分析或項目管理等階梯。Joseph強調,所謂「階梯」並不存有高下輕重的成分,每一位IT人在整項工作上,同樣肩負舉足輕重的角色。


由於IT行業覆蓋的內容極廣,牽涉的技術更沒有盡頭可言,所以一個技術研發的IT人,他的研發路可以無窮無盡,甚至以此作為終身事業。另有部分IT人會樂意參與管理工作,目的是擴展銷售和市場推廣等技巧,當然這許多時須看個別能力與際遇而定。


資訊科技長做長有?IT人從何入位?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T)經過2000年科網以後,歷盡一段沉寂期,大概到2004年才真正活起來。加上,IT的價值乃各行各業賴以擴展業務的重要媒介,這亦造就IT人的就業機會。


需求:空缺倍增

高級行政人員招聘顧問及人力資源公司Lloyd Morgan最新一季的調查指數發現,IT業的人力需求按年上升,某些月份甚至錄得50%至100%增長。以今年9月為例,與IT有關的工作由300多份增至逾600份,由此可推斷IT業來年應有明朗的走勢。


Lloyd Morgan首席顧問林樹森(Sam)透露,以倍數湧現的IT職位由於未能及時「補上」,因而出現供求矛盾(Demand and Supply),原因是僱主與求職者對IT工作的期望各有分歧。他補充,現時的IT工作主要分為長工與合約制兩種,而隨?愈來愈多公司採用外判式的電腦發展商,導致以為期1年為主的合約制更佔空缺比例的30%至40%。求職者在IT業大熱之下,自然會選擇長工形式,無形中令IT業人手有失衡情況。


爭人:金融財務

IT業大熱這現象是否指向某一類別的IT工種?Sam表示,在港的IT人才大致分為硬件與軟件兩類,市場上差不多有70%來自軟件,但這並不代表軟件工作是「最渴」工種,我們還得按整體經濟而決定,這亦解釋了何以某些工種會同時舉辦招聘活動,甚或有「爭人」情況,說的便是金融財務行業,尤其是跨國的投資銀行最為顯著。


據悉,在外資銀行工作的IT人,享有的薪酬和前景均比同行優厚,若站在另一角度看,該公司所訂的招聘條件與投放的招聘時間又不是每一家公司所能應付。Sam舉例說,大規模的企業所花的招聘時間可以很長,如面試次數可長達7至8次,短則3至4次,過程中若涉及區域性面試,消耗的時間更難以估計,急於「上車」的求職者往往因此卻步而投向別的行業。


面試:小心闖關

無疑,擁有高技術兼具良好溝通能力的資深IT人是當下最吃香的,不過,所有成功入職的IT人除了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總得需要恰當的軟知識,即是溝通能力。Sam建議,倘若想在行內覓得「筍盤」(理想工作),不同形式的溝通技巧,如書面、說話等,一定要「操Fit」。


藉著過去的經驗所知,Sam指出許多IT人,特別是屬於技術層的IT人,10人之中大約有8人對面試缺乏充分準備,或誤以為面試不會有難度。事實是,面試可以很複雜,部分公司會備有試卷,要求求職者即場解決問題,過程中旨在觀察求職者的應變與獨立思考的能力。由此可知,做足面試準備是求職者在應徵時展現誠意的「加分」表現。


自知:入門籌碼

求職市場?久以來都是求職者試驗個人能力與體會成長的試練點,而是否「找對了門」,需要的便是勇氣、機緣和一顆對自己誠實的心。Lloyd Morgan香港區董事總經理郭美思(Macy)強調,擁有「自知之明」是所有職場一族的必要智慧,因為「自知」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掌握個人的事業路。


只是盲目地跟隨大隊,那?有好福利和好前景,便往那?鑽,在Macy看來都不健康,因為在不能發揮所長的大企業打拼,即使升任至管理層,也不如一名在小機構盡力的小職員,所以她永遠不建議求職者抱有一步登天的心態。此外,不管IT或是非IT人,都要忠於個人的能力,懂得補短取長,以便規劃工作前景。


態度:晉升關鍵

回想1998至2000年,大多數IT從業員的職銜都「突然壯大」,如開發部的VP(Vice President),其實質的工作內容可能與現時擔任程式工作的職員無異。時至今日,情況已不同,大家都比從前務實多了,求職者重視工作本身是否能提供發展機會,而較少被薪酬的升幅來影響去留。


再加上,今年有許多公司也增設挽留人才措施,望精英繼續為公司效力。對於有幸獲晉升及被挽留的員工,Sam深信箇中原因始終與員工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有關,一個「唔怕蝕底」及願意接受新挑戰的員工,才是職場上永遠吃香的一族。


關於Lloyd Morgan

Lloyd Morgan是澳洲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招聘公司Candle Australie旗下的高級行政人員招聘顧問及人力資源公司,在澳洲、中國內地、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設有9個辦事處。現時各地合共員工數目逾160人,是亞太區著名的人力資源公司。

網址:www.lloydmorgan.com


電子商務推動IT業發展

資訊科技既是知識經濟的技術基礎,亦是衡量一個國家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進度標準。據了解,全港現時有158萬家庭可以在家中上網,佔全港住戶總數70%,加上網上商務日趨普及,電子商務將會是潛力不俗的商機。


統計處數據顯示,商界去年通過網上業務帶來港幣$649億收益,較2005年急增47.7%。政府發言人指互聯網滲透率上升,令香港繼續保持數碼城市地位,2006年通過電子途徑售賣產品或服務等的業務收益達港幣$649億,較2005年的港幣$439億增加47.7%。為此,政府將贊助商界設立網站,加強電子商務推廣。

網址:www.censtatd.gov.hk


後記:盡興未來

下星期便是聖誕佳節,下個月便是新的一年,在安排節日好去處的同時,其實大家都在構思各自的未來。因為想看齣戲,你才會買張票;IT人因為想提升生活質素,才熱衷研發科技;要不虛擬地掌管未來,現在便是時候了。


撰文:嚴瓊音
Posted on 21 Dec 2007.

Tag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