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受新冠肺炎疫症影響,本港食肆生意額大跌,直接減少向食品批發市場的入貨的定單,據批發界人士分析,現時批發界主要供貨予食肆及街市等零售商,食肆的定單大跌,而街市等零售商的定單卻輕微調升,計及有關因素後,綜合業界統計指,整體食品批發的生意額大跌逾三成,因應食肆入貨種類較街市多元化,因此現時非主流食品的生意額跌幅最勁。
本港飲食界近月生意額大跌,多家酒樓等食肆均先後暫停營業,加上部分食肆即使堅持營業,惟亦因應生意額而減少定單,因應食肆向批發商入貨量多元化,因此多個不同種類的批發市場均受到牽連。
據香港冰鮮禽畜業商會主席郭時興表示,近月食肆向批發界的入貨量持續下跌,當中以冰鮮禽畜為例,餐廳及酒樓等食肆的入貨量大跌四成水平,雖然街市及超級市場的入貨量有輕微升幅,惟亦難以彌補整體的損失。他指,由於街市主要購入冰鮮雞,餐廳及酒樓等的入貨種類較多元化,現時食肆入貨量大跌,鴨與鵝等禽畜較難出貨。豬肉行總商會譚國柱表示,肉類批發市場的生意額亦大減,因此業界正積極向業主要求減租,以減低營運成本。
入口蔬菜批發商會會長袁昌表示,現時各行各業的生意亦處於艱難時期,除了酒樓及運輸等直接受到衝擊的行業外,現時連批發界亦受到影響。他稱,現時批發商即使能夠從供應商購入蔬菜,惟若食肆定單貨量不足,蔬菜亦無法出貨。
袁昌透露,現時已陸續有食肆向批發商提出,表明希望日後來貨時能夠減價,批發商強調對抗疫情帶來的打擊需要互相扶持,若輕微減幅仍可以商討。對於屬本港大型連鎖店的翠華餐聽早前通知供應商,如兩日內不反對就會以八折償還去年十二月貨款,袁昌認為有關做法不合理,因為食肆應該在落訂前提出減價,而非在批發商供貨後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