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在人生不同階段不會是一條直線,完全單一。因着生命不同段階的成熟度和情感需要,人際交往會有不同表現。以下,是試綜合一些研究分析的結果。
初成年人(十八至三十歲)
1.着重忠誠、信任、溫暖愉快、共同經歷。
2.可以自我表露更多、互動性 (關忙、承諾、幫助、支持)。
3.會隨不同階段和圈子改變,給大學、職業、結婚、生兒養女。
中成年人(三十至六十歲)
1.初成年時期的朋友會繼續,因為有着共同的經歷,就會感到更好的同理心和支持。
2.繼續提供情感支持,和一起活動交往。
3.友誼的質素(親密度和支持度)可以稍為抵消相似性的差異。
4.較常找方便聯繫的朋友,如住得近、工作、有着共同活動或人際網絡。
5.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在友誼之上,朋友數量開始減少。
6.男性較着重活動和彼此討論事情,女性較着重情感支援。
晚年(六十歲以上)
1.舊朋友,少結交新朋友。
2.想重尋和連結昔日朋友,緬懷過去。
3.和深入友誼關係的重要性相對平起平坐。
4.交往上,較着重距離(proxmity),是否生活得近和方便。
5.哀悼朋友的離世。
以上是個比較簡化的分類。從中可見,我們在交友的上的喜好和着重點跟以下方面息息相關:
1.成長的成熟程度。
2.成長的學習、環境適應、情感需要。
3.人生階段面對的轉變和挑戰。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25 Feb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