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專題文章

善讀其心徐佩宏 半生洞察人性 盼設心理學家法定註冊制

都市人生活繁忙,常就心理困擾求助,不過香港心理學會會長徐佩宏指,本港至今未設立法定的心理學家註冊制度,現時行業良莠不齊,有人發佈錯誤心理學訊息,更有市民被延誤診治。他去年上任後盼加強推廣,撥亂反正。徐佩宏社工出身,曾任懲教署臨床心理學家,與重犯「談心」周旋,又協助設立性罪犯治療中心,也曾任警察臨床心理學家,分析罪犯心理,促成保護兒童政策本地化。半生工作洞察人性,他指人人都有長處,耐心等待終能發掘,然而當身處困境,宜靜觀當下,抱持正念,善待自己。

 

六十多歲的徐佩宏是臨床心理學家,專門從事法證心理學工作,2015年從警隊退休後當選香港心理學會會長,至去年再度當選。他稱,上世紀80年代起行業爭取法定心理學家註冊制度,回歸後向歷屆政府反映都無下文,數年前當局推出「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滿以為出現曙光,卻因疫情停頓,原定今年推出的計劃報告暫無消息,一切原地踏步。

 

盼杜絕「人人自稱心理學家」

然而,業界留意到近年有資歷成疑的自稱心理學家出現,並發表涉及心理學的誇張及失實言論,氣憤不已。他反思,過去十多年香港心理學會較集中會員內部工作,未來應多做公眾教育,奪回話語權,以正視聽,盼能杜絕「人人自稱是心理學家」的情況,因此去年再度參選會長。

 

當選後,他推出三年大計,除繼續爭取法定註冊制度,同時要走入社區大力推廣,讓市民認識心理學。他說,現時任期只剩半年,來年會再參選,盼能延續計劃。

 

就時下亂象,他指業界反映主要是手法欠專業,輕則評估錯誤斷錯症,或臨床診治無效,亦有嚴重個案是觸動當事人隱藏的傷痛點,如勾起童年不愉快經歷,對方在毫無準備下被公開有關事件,感到無地自容,甚至抑鬱崩潰。他補充,有業界人士更要「執手尾」,為當事人跟進輔導,惟創傷已經出現,為免再有市民受害,他認為,當局應從速設立法定註冊制度,「現時有點任人為所欲為」。

 

兩度出任心理學會會長,但徐佩宏踏上心理學家之路並不平坦。他憶述,童年時已從修讀香港大學心理學的兄長處得知心理學,但知之不詳,至成年入讀理工學院(理工大學前身)社工文憑,才真正接觸心理學,並產生興趣,啟發其到加拿大修讀心理學學士課程。他於1986年轉職懲教署當懲教主任,並獲保送到倫敦大學進修臨床心理學碩士課程;1990年回港後,他出任懲教署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在囚人士及為其作心理評估,至1999年轉職警務處刑事部。

 

曾於兩個紀律部隊工作的他,指出任懲教署臨床心理學家的九年期間,曾處理逾千宗個案,穿梭赤柱及石壁監獄等高設防監獄,面見涉謀殺、強姦及姦殺案等極度重犯,為其進行評估及輔導。他憶述,當時適值移民潮,「一人做三人份量的工作,忙得差點忘記每日要到哪個監獄上班。」他補充,上任首年幾乎每天撰寫囚犯的心理狀況評估報告 (report),自嘲是「reporter」(記錄員)。

 

亞洲性罪犯治療中心開荒牛

其後懲教署籌建亞洲首個性罪犯治療中心,他當上開荒牛,安排不多於十名涉強姦、非禮、性虐待及偷窺的罪犯,於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進行小組形式治療,參與的囚犯可轉移到小欖服刑,甚有吸引力。不過他指,性罪犯往往不願意承認犯罪,臨床心理學家會在治療中疏導及糾正罪犯的錯誤觀念,希望協助他們反省及審視自我。

 

轉職警隊的十六年,他駐守刑事部保護兒童政策組,主要為兒童或特殊受害人錄口供、提供罪犯特徵描繪的心理分析,及訓練警員利用心理學接觸受害人、罪犯和證人,並協助保護兒童政策本地化等。千禧年代,天水圍發生多宗家暴事件引發的倫常命案,令該新市鎮被稱為悲情城市。他聯同其他部門因應家暴案的複雜性及潛在危險性,確立處理及支援機制,警方如處理「家庭暴力事件」,須派遣警長到場。

 

他又以專家證人身份出庭作證,包括轟動一時的徐步高案,及多名港人罹難的馬尼拉人質事件的死因聆訊,並根據證據為兩人進行「心理剖析」,發現徐於犯下首宗殺警案後性情大變,加上自覺懷才不遇而走上歪路;而馬尼拉人質事件的兇徒門多薩,他相信對方無意殺害人質,亦非天生殺人狂,希望藉脅持人質取得所需,惟當門多薩從直播發現弟弟被捕,加上現場處理不善終釀成悲劇。

 

他又指,過去曾輔導一名連環強姦案犯人,對方是好好先生,有妻有兒,但因早年家教甚嚴,過分抑壓性好奇,加上成長後受誘惑和刺激觸發心理失常,以欺凌強姦婦女發洩。其後,他為該犯人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對方出獄後亦改過自新,相信「願意改變,就能改變」。

 

寄語市民心態決定境界

近年經濟不景加上社會變遷,市民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徐佩宏肯定每人都有長處,正如他童年讀書時考「包尾」,早年性格亦喜批評他人,但受一位心理學導師感染後變得圓融。心態決定境界,他引用半杯水理論,視乎用樂觀還是悲觀角度去看,寄語市民「靜觀當下,抱持正念,善待自己」,減少批評抱怨,可望扭轉生命。本月,香港心理學會將與慈山寺合辦靜觀研討會,盼感染更多人。

 

罕談爺爺創辦華仁書院

父為港英首華人政務官 徐佩宏性格低調,過去絕少接受傳媒訪問,今次為推廣香港心理學會的工作,更罕有披露其祖父創辦華仁書院,及父親曾於港英時代出任首位華人政務官的家族往事。

 

因是創辦人後人緣故,他及父兄等家族男丁都可入讀華仁書院。談及祖父徐仁壽辦學往事,他稱祖父年輕時就讀聖約瑟書院,其後回母校任教,至1919年起先後創辦香港及九龍兩間華仁書院,於三十歲時將辦學權轉讓給耶穌會,毅然到馬來西亞營商。

 

至於其父徐家祥則於二十六名兄弟姊妹中排第三。徐家祥亦育有十一名子女,徐佩宏排行第十,對下有一妹。父母各因工作及家事纏身,童年的他由兄姊照顧,練就獨立性格,中學時代熱衷童軍等課外活動,「滿腦子想着考章,讀書反而次要。」

 

其父在殖民地政府曾署任華民政務司,又擔任勞工處處長,退休後出任公務員敘用委員會委員。徐佩宏稱,父親雖然忙碌,但會身教提示子女做事要認真、有條理,以及待人接物的應有態度,令他受用一生。



Posted on 06 Dec 2024.

Tag cloud:

心理學家 徐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