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專題文章

就業支援多元給力 大學齊撐畢業生搵工

疫情持續,本港失業率維持高水平,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之路困難重重。然而有人力顧問表示,隨着疫情漸趨穩定,經濟逐步回穩,不少企業重啟管理培訓生計畫,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比去年有明顯改善。三所大學在去年疫情爆發初期,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資助僱主聘用其學生,今年部分相關措施會繼續推行。數碼港及科技園亦銳意培育新一代科技人才,分別推出專門為大學畢業生而設的計畫,希望吸引他們留在創科行業發展。

 

本港疫情趨向穩定,就業市場同樣好轉。政府統計處發布的最新失業率,今年2月至4月為百分之六點四,較上一期的百分之六點八,下跌零點四個百分點,有關現象亦從今屆大學畢業生求職情況中反映出來。根據大學聯校就業資料統計庫,今年首季,大學畢業生全職職位空缺回升,按年升百分之三點六,3月更急升百分之四十三。

 

大學生求職學習平台OnMyGrad創辦人蘇俊軒表示,今年本港就業市道較去年明顯改善,不少企業都重啟管理培訓生計畫(MT Program),希望吸納大學畢業生加入公司,「例如有零售及飲食集團重啟MT Program;政府近一年也因應經濟狀況,撥款資助不同行業,受惠行業包括銀行業及電訊業等。」他知悉,有中資電訊公司除了原有的MT Program之外,另外開設專門培訓Front office(前台人員)及Sales support(銷售部門)的培訓計畫。

 

嶺大津貼僱主 最多上限兩萬元

部分人希望擺脫「朝九晚六」的打工仔生涯,故會選擇自行創業。蘇俊軒指,坊間有不少創業基金,但他建議大學畢業生在創業前,最好具備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他又稱,多所大學向來會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全面的就業支援,自去年起,不少大學更資助聘請其校應屆畢業生的僱主。

 

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經濟環境低迷,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和副校長莫家豪牽頭捐出年薪十分之一,成立「畢業生支援基金」,協助去年嶺大畢業生就業。連同其他捐款,基金共撥出四百萬元支援畢業生。嶺大學生事務處處長高麗芳表示,基金津貼聘請2020年該校畢業生的僱主三成月薪,上限兩萬元,為期四個月,「計畫總共為學生提供二百個職位,最後約一百名僱主取得全期四個月的資助,大部分都在資助期完結後繼續聘用學生,並成為全職僱員。」嶺大為去年畢業生進行的就業統計調查顯示,有八成五在三個月內成功找到全職工作,平均月薪為一萬五千零六十八元。

 

高麗芬指,該基金亦為有意創業的畢業生,最多每人獲三萬元的創業資助。「計畫吸引三十多位畢業生申請,經校方代表評估後,最終有三十名申請者成功取得資助。」她又認為,今年本港的就業市道較去年理想,僱主招聘意欲有明顯改善,「不少商界公司都重啟以往恒常的招聘程序。」今年嶺大再度推行「畢業生支援基金」,高麗芬稱,現時已有二十多名學生成功透過計畫獲僱主聘用,主要以金融界、銀行界及會計界等商界為主。

 

城大撥出五億元 支援畢業生創業

城市大學去年6月撥款一千萬元,推出「城」就開拓計畫(CARLS),為去年畢業生提供逾一千九百個職位空缺。今年城大則撥出八百萬元推行「CARLS 2.0」,繼續為聘請該校畢業生的僱主提供配對基金,金額相等於受聘畢業生月薪的三分之一,上限為每名畢業生每月六千元,最多為期三個月。「自今年初起,校方已聯繫逾六千名僱主商討合作。」

 

城大今年3月撥出五億元,啟動大型創新創業計畫「HK Tech 300」,旨在三年內協助城大學生成立三百家初創企業。該校學生或畢業生透過參與計畫,獲得人脈及資金等範疇的支援,及相關行業導師指導。「每支隊伍可參加為期八星期的資助訓練課程;獲選隊伍更可以獲得十萬元的種子基金、一百萬港元的天使基金,以及共享工作間等。 」城大稱,「HK Tech 300」的策略夥伴和支持機構在多個地區有龐大聯繫網絡,相信能幫助有意在香港以外地區發展的畢業生。

 

中大3月辦網上博覽 一百家企業參與

去年本港失業率不斷攀升,中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比率卻依然保持高水平。中大表示,上屆約九成畢業生於9月或之前成功獲聘首份全職工作,但該校仍於去年成立「中大支援基金」,協助有需要的畢業生渡過難關。基金其中的「畢業生短期就業計畫」及「商界短期工作機會」是專為2019年及2020年的畢業生而設,獲聘者有機會於中大或不同企業上班。

 

中大指,基金成立短短數個月內,已為畢業生創造超過三百個工作及實習機會。該校學生事務處就業策劃及發展中心(就業中心)提供多個就業服務,支援應屆畢業生求職。中大稱,本學年就業中心舉辦了近七十場企業招聘講座及二百多場公司網上招聘活動座談會,3月更舉行中大網上職業博覽會,達一百家企業參與。

 

就業以外,創業也是不少畢業生的選擇。中大的「前期創業育成中心」能為有意創業的學生提供支援,如免費提供專用的工作間、各項專業設備、軟件資源及創業顧問服務等,讓學生做好創業準備。另外,大學團隊成立的科創企業,可從創新科技署設立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畫」中獲得資助,每家初創企業最高可獲資助額一百五十萬元,為期不超過三年。

 

數碼港招聘平台 為初創提供職位配對

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科行業,不少相關範疇的公司陸續成立。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表示,他們發現,愈來愈多科技初創希望聘請合適的專才拓展業務,故數碼港今年成立創科人才綜合招聘平台『iTalent』,為旗下超過一千六百五十六家社群初創及夥伴企業提供職位配對。現時平台有超過一百個創科職位,並將陸續增添更多職位空缺,「平台為有志投身創科行業的求職者,尤其是一眾應屆大專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而且不限於修讀科技相關科目的學生。」

 

為讓更多大學生加入創科行業,陳思源表示,數碼港自2015年起推出的「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畫」,至今已培訓超過三百名本地大學生金融科技的專業技能,「數碼港去年首次委任西班牙納瓦拉大學 IESE 商學院為訓練營的主辦大學夥伴,並擴展合辦院校至七所本地大學,同時首次讓參與學生跨校組隊,進一步促進聯校學習及交流。」截至目前,共有四家曾參與計畫的初創企業,成功躋身成為數碼港培育公司。

 

另外,數碼港推出的「數碼科技實習計畫」,自2011年推出以來,已經為超過一千名年輕人提供實習機會,當中亦曾資助及安排超過二百名本地大學生到內地包括上海、福州及深圳等城市,以及到美國矽谷的大型科技企業實習。

 

科技園推出計畫 培育創科專才

疫情下,愈來愈多企業採用創新科技,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近年數碼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加上香港政府致力支持,許多初創科技企業崛起,業界亦對科技人才的需求殷切。

 

科技園為致力培育新一代創科專才,早前與旗下人工智能支援項目AI Plug合作推出「深科技人才培訓計畫」,目標培育一百位年輕人成為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專才。黃克強預期,計畫為表現優秀的參加者,帶來超過二十個工作及實習職位。

 

另外,科技園去年推出首屆「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畫」,從六百多位申請者中挑選八位大學畢業生,參與兩個月的創科及領導才能培訓,其後於其中一家計畫夥伴企業進行二十四個月全職研發工作。科技園現正招募新一屆成員,與接近三十家夥伴企業合作,預計為學員帶來超過五十個工作機會。

 

黃克強亦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20年推出的「專業創未來計畫」,科技園作為行業統籌之一,協助推動「創科‧有心」(Technology for Good)領域的人才發展,為大學或副學位畢業生創造至少一百個創科初階職位。

 

多家機構支援青年大灣區發展

近年港府積極宣傳大灣區,更在去年開設「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大灣區城市工作。政府會資助企業,按人數計算,每聘請一位員工,企業每月可獲一萬港元,為期最長十八個月。截至4月30日,計畫共有三百家企業提供二千三百九十四個職位空缺。有本港大專院校舉辦活動,讓學生認識大灣區機遇;亦有創科機構積極拓展大灣區市場。

 

中大表示,該校就業中心致力推廣「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並於今年4月與勞工處合作舉行招聘講座,助學生了解當地的工作機會及前景。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表示,數碼港旗下亦有初創公司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提供超過九十個職位。2018年,更把舉辦多年的「數碼港粵港青年創業計畫」升級為「數碼港大灣區青年創業計畫」,積極推動和深化大灣區青年交流和跨境創科協作。「計畫自2011年啟動,至今超過二千人參與創業營,歷年產生近五百個項目,其中一百五十六個大灣區團隊獲得資助。」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該公司建立「大灣區創科快綫服務平台」,藉此協助創科人才在中港兩地開展業務,「香港與內地創科界合作及交流日益緊密,未來可能推出更多培訓計畫,孕育科技專才。」



Posted on 04 Jun 2021.

Tag cloud:

就業 大學 畢業生 求職 搵工 數碼港 科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