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專題文章

工作滿四年獲永居IT醫護吃香 德國推新《移民法》降門檻吸專才

為吸引更多技術人才前往德國工作,該國於去年3月1日正式實施新《移民法》,非歐盟國家的技術勞工工作滿四年便可獲永久居留。德國政府估算有一百二十萬空缺,自然科學工作者、數學家、工程師、醫生或資訊科技專才等人才需求殷切,具有相關資歷及工作經驗者可申請工作簽證到德國就業;學歷符合德國教育的認可,甚至有德國大專院校學位的,可申請特快工作簽證「歐盟藍卡」,只要德語程度達B1級別,二十一個月便可取得永居身分。三名現居德國的港人,以不同方式移居德國,分享生活點滴及求職注意事項。

 

德國有不同移民方案包括技術移民、自僱人士簽證、留學移民及依親移民等供港人選擇,過往大多數港人都會以留學或技術移民兩種方案移居德國。去年3月德國政府正式頒布新《移民法》(Skilled Immigration Act),放寬對專才的限制條件——以往技術勞工(Skilled worker)須持有大學學位,但現在只須完成兩年職業訓練,便可視為技術勞工;非歐盟國家的技術勞工只要具有德國認可的職業培訓資格,便會取得居留許可(Residence Permit),允許他們在德國從事任何合資格的工作。

 

估算120萬空缺

專營德國移民的滙德環球有限公司,其創辦人葉彩鳳表示,新《移民法》旨在吸納更多技術人才,德國政府花了五至六年時間收集數據,估算市場有一百二十萬空缺。「該國工業發展蓬勃,希望吸納更多資訊科技、電子機械工程、金融和會計等人才。」她補充,德國對醫護行業的人才需求殷切,「在港任職護士的,毋須考取任何專業資格試,只要轉換資格便可在當地工作。」

 

她續指,德國疫情前的失業率低於百分之二點二,疫情來襲後也只增至百分之五至五點六,全因德國政府及時對企業及業界提供補助,「德國於去年3月中旬開始爆發疫情,政府於4月初已向受影響的運輸物流企業發放補助;亦於12月為文化藝術機構及相關從業員發放四千億津貼。」

 

高資歷申藍卡 最快21個月獲永居權

葉彩鳳坦言,自新移民政策實施後,公司接收的諮詢愈趨上升,「去年12月已有約三十人參與相關講座,今年三、四月講座人數增至八十名;亦有超過九百個家庭加入通訊群組,以取得德國移民的資訊。」該公司主要協助並根據有意移居德國港人的資歷,與當地招攬懂得中文及普通話人才的公司配對就業。

 

她表示,港人一般以技術移民申請工作簽證,到當地尋求工作機會;申請人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透過依親移民方式移居當地。「申請工作簽證者在德國工作滿四年便可成為永久居民,既可保留個人國籍,亦可自由出入,並享有當地的社會及醫療福利,獲得永居資格四年後可申請德國護照。」她強調,申請工作簽證者須為大學畢業生、擁有與本科相關的工作經驗,只要符合當地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一般都能通過德國勞工局的審批。

 

她補充,擁有高資歷及豐富工作經驗者只要向勞工局遞交高等院校學位證明和已簽署的工作合同,證明去稅後年薪達到五萬六千至五萬八千歐羅(即港幣五十二萬五千九百元至五十四萬四千七百元),即可申請歐盟藍卡。「德國歐盟藍卡持有人在德國工作三十三個月後可申請永久居留權,如通過德語考試達B1級別,滿二十一個月後已可申請。」

 

申請三種簽證 赴德就業

三名現居於德國的港人都是透過留學移民到德國,畢業後獲得工作機會及永居權,他們均表示當地充滿發展機遇、工作機會多。《廣東話說德國》Youtube及facebook版主Chevis,於英國在學期間曾到德國旅行,對當地的社會制度及環境感興趣,決定畢業後到德國工作。「我申請『語言學生簽證』(language visa),在當地的德語學校進修為期一年、每周二十小時的德文課程。」他續指,申請者須遞交動機信,「主要表述自己為何要到德國發展,相關學歷及工作經驗如何協助國家發展等。」

 

進修德語期間,他嘗試尋找實習工作,並申請「實習簽證」以取得居留許可,「我找到一份與我本科相關的工作,該公司給我三個月時間試工。」完成實習工作後,他申請六個月的「求職簽證」(job seeking visa),經當地求職網找到一份設計網站及市場營銷的工作。「我隨即申請工作簽證,尚有兩年多便可獲得永居權。」

 

相比英國,現居德國柏林的Chevis坦言德國更願意吸納國際人才,「以資訊科技業為例,除了有純英語的工作外,當地亦有不少公司會聘請南美洲及亞洲的人才,並安排國際員工學習德語,不論就業或創業都有發展機會。」他續指,本港大部分大學學歷都被當地勞工局承認,「只要遞交履歷及個人資料,公司會安排求職者進行電話面試或筆試,合適者要親身赴當地面試。」

 

他提醒,港人在求職網尋找工作時,要細心留意薪酬欄目「Brutto」和「Netto」的分別,「前者是未扣稅收的金額,後者則是扣取各項稅收、保險費用包括醫療保險、養老金、失業救濟金等剩下的費用,前後相差數千元。」

 

開設社群網站 整理個人履歷

阿思現於慕尼黑工作及生活,十一年前在學期間到德國交流,被這個地方深深吸引,「經歷半年交流後,我申請在暑假赴德國實習半年,深入了解這裏的工作文化。」修讀工商管理學的她,畢業後到德國攻讀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碩士及博士學位,並在當地尋找工作。

 

現職管理諮詢(management consultant)的她表示,德國企業較重視人才的工作經驗,「即使你不懂得德語或沒有任何德國背景,只要有相關行業經驗也可以獲得工作機會。」她認為港人的軟實力就是求職優勢,「他們擁有亞洲工作的經驗,亦懂得三文兩語,當地不論是國際大企業或中小企,甚至初創公司都歡迎這類國際人才。」

 

她以資訊科技工作為例,擁有碩士學歷者去稅前的薪酬約每月四千五百至五千歐羅(即港幣四萬二千二百六十二至四萬六千九百五十八元),繳稅後薪酬約每月二千歐羅(即港幣一萬八千七百八十三元)。她建議港人求職前開設社群網站如Linkedin,或就業導向的德國社交網站XING整理個人履歷,「他們可在德國求職網站Stepstone、Monster:,甚至以歐洲人和中國人為目標客戶群的領先招聘平台SinoJobs,尋找適合自己的職位空缺。」

 

阿思提醒有意移居德國生活及就業的港人,須了解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他們很着重生活與工作平衡,亦很享受私人時間,工作以外時間不會互相聯繫。」她不諱言,德國人很關心周末生活,「初到埗的港人難免會覺得奇怪,其實德國人只想了解你的生活,希望和你有共同話題。」

 

在德生活近10年 開補習社教德語

現居於奥芬堡的石賈墨,年幼已有負笈海外升學的想法,2009年於中大修讀機械及自動化工程的他,得悉德國工程界首屈一指,加上當地提供免費教育,「惟當年供國際學生選擇的課程不多,完全不懂得德文的我,最後在曼海姆應用科技大學修讀自動化工程課程。」他畢業後於當地多家中小企擔任工程師,「我曾為一家公司設計一個牛油果處理生產綫,利用機器人取代人手處理每日數以噸計的牛油果。」

 

在德國生活了將近十年,他取得CEFR最高級別的歌德C2德語大文憑,認證其水平近乎母語,他於2017年創立「石賈墨德語補習社」教授德語。鑑於2019年香港社會狀況,他決意辭任工程師,成為全職德語教師,並聘請香港人為團隊成員。他認為,細心、勤力及具備國際視野都是港人的優勢,雖不是所有工種都需要德語,「但他們決心到德國生活及長遠發展的話,懂得德語是必須的。」

 

石賈墨經常鼓勵港人到德國生活,有意到德國創業的港人,可利用創業取得自僱人士簽證,「移德者如要創業需考慮德語能力、檢視及計畫公司業務及發展情況,以及是否有足夠能力理解及處理稅務問題。」故他建議有意移德者先在當地就業,取得永居資格,再考慮創業。「到當地就業的港人要留意,德國人說話比較直接,亦習慣表達個人意見,他們不是沒有禮貌,只是在工作上公私分明。」

 

他不諱言,德國不是「傳統英語系」的移民國,雖不像其他熱門移民國家具有系統,卻因其環境成為其中一個吸引誘因。「當地的勞工福利非常好,加上當地五分一人口具有移民背景,最新實施的《移民法》降低了專才門檻,不但可吸納全球專才,亦令有意移居人才更易獲得永居資格。」



Posted on 07 May 2021.

Tag cloud:

移民 德國 技術人才 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