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欠薪潮有惡化跡象,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早前公布,自今年7月起收到「密集式」求助,涉及約2000名工友,遭拖欠薪金及工程費用高達3億多元,創下近40年之最。且欠薪地盤更由私人工程,逐步擴展至工務工程,遭拖糧者亦以本地工人為主。總工會擔心,若地產市道在短期未有明顯改善,拖糧情況恐有增無減。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指,由7月至今已處理約200宗求助個案,涉及約2000名工友,平均遭拖糧時間長達2至7個月,總薪金及工程費高達3億多元,當中工程費用佔約2.2億元,薪金則達約7300萬元,即每人平均被拖欠3.6萬元薪水。
周思傑指,相關個案均有共通點,即大判、二判或三判分別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故無法按時支付薪金,令工友飽受經濟壓力。而因工友普遍對僱傭條例缺乏認識,與判頭經常只有「口頭合約」,因無簽訂勞工合同,結果令追討權益更是「難上加難」。
「頂糧」易現骨牌效應
此外,建造業界普遍有「頂糧」情況,易現骨牌效應。周思傑指,不少二判現時需要自掏腰包,向工友支薪,但大判卻未如期支付工程費用,「有實力者還能頂住兩三個月,無實力的就要借貸,甚至要求銀行做按揭」;另近日亦有總承辦商「欠薪走佬」,形容情況十分無良。建造業總工會權益及投訴主任吳偉樑指,自7月至今收到的求助涉及23宗大型工程,涉款高達1.6億元,當中更有9宗是工務工程,形容求助已是「密集式」出現。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梁子穎亦關注,即使欠薪工人能討回薪金,但涉事總承辦商仍然扣着工程費用不支付,恐令工務工程進度受阻,「如建公屋的地盤若因而停工,最終也會影響公屋落成進度,長遠令輪候公屋時間也受影響。」他又認為,不少求助個案涉及本地工人,質疑政府現時要求工務工程的總承辦商要以月薪請外勞,且會嚴厲打擊剋扣工資情況,令非本地勞工保障反而更多,「政府指對非本地工人扣薪情況會嚴厲執法,但本地人為何反而就要承受欠薪風險?」
Posted on 07 Dec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