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貿在疫情爆發期間乘勢而起,不論在出口、內銷甚至本地商貿均有增長,相關人才需求亦大幅上升。有網上拍賣平台的二手物品交易量錄得逾八十六萬項,家居辦公傢俬需求大增,交易量幾乎翻倍;亦有物流供應商搜索平台於今年初推出針對小型貨物及個人用戶的零售電商模式業務。有業界看好行業未來整體發展,除聚焦本地市場外,冀抓緊機遇將業務擴展至東南亞。今期《JobMarket》專訪各個電商平台及開辦課程的協會,了解現時服務情況、增聘人才計畫及行業未來發展。
全球受疫症影響,網上購物及服務愈見頻繁,加快了電子商貿業的發展。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表示,香港本地及跨境電商在這半年有驚人增長。「疫情期間,不同行業因應需求嘗試開展電商服務,不論使用社交媒體,或增設網上銷售渠道,甚至有電視台推出購物平台等,銷情都有明顯增幅。」他續稱,疫情雖令運輸航班減少、內地工廠停擺,導致貨源供應及物流配送受影響,「但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從綫下改為綫上,跨境電商的需求仍有一定增長。」
培訓電商專才 共建新生態圈
李基銓坦言,本港傳統零售商紛紛開拓及提供電商服務,惟本港現時沒有相關專才,「故他們在轉型的過程中,只能抽調公司的現職員工及增加負責網購工作的人手比例。」
事實上,現時香港仍在培訓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的人才,鮮有培育電商專才。李基銓認為,除了IT專才外,未來行業需要的人才須因發展轉變,「以市場推廣為例,以前主要靠廣告建立品牌形象,將來或以廣告作銷售渠道;倉庫、物流及配送方式等根本性問題都需要相關專才負責。」
李基銓不諱言,本港電商發展須面對物流成本高、支付方式尚未成熟,以及平台不足等因素,但他深信整個行業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始終大眾只在近半年才真正了解電商的運作,期望未來有更多人願意以網購作為日常消費模式,共建新生態圈,令行業有更大的發展。」
在家工作帶動產品交易翻倍
面對疫情來襲,市民外出購物意欲大減,唯有轉戰網上消費。網上拍賣平台Carousell香港董事總經理葉承浩引用今年2月至6月的數據指出,「與去年9月至今年1月比較,本地用戶利用平台交易了超過八十六萬項二手物品,每人平均賺取四千四百元。」他坦言,即使在疫情前,本港已有很多人喜歡網購,但疫情加快了電商的發展趨勢。
葉承浩舉例指,以往女性時裝和電子產品是該平台最受歡迎的產品類別,「惟在疫情下,口罩成為市民必需品,搜尋次數上升超過五倍,上架數量更上升逾三點五倍。」他續稱,在家工作的工作模式逐漸成為「新常態」,帶動家居辦公傢俬需求大增,相關產品的交易量幾乎翻倍,「平台完成了超過五十一萬八千宗交易,遊戲機、健身器材及在家工作設備的搜尋量,分別急增七成一、二點四倍及五成七。」
本港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衰退,失業率創新高,有人轉戰網上開設網店,以求逆境下求存。葉承浩表示,Carousell擁有流量優勢,可協助小商戶在其平台設立網店,並提供支援服務。「有用戶自製口罩並在平台出售,既可幫助別人,又能賺取收入,達致雙贏局面。」他指,該平台亦有提供其他服務,如補習及電子維修,商戶可利用一技之長獲取收入。
現時Carousell香港團隊有二十多人,包括市場部、客戶服務、人事部等,當中有十多人是今年聘請。葉承浩表示,為配合發展需要,該平台現階段仍希望聘請對電商熟悉的人才,「我們看重申請人對電商服務的熱誠及興趣,當然態度十分重要,例如願意學習新事物及肯吃苦。」
乘BNO續領潮 物流初創生意飆升
2017年創立的本港初創公司FreightAmigo,是一家物流供應商搜索平台,通過結合物流科技及金融科技的技術,為客戶提供適切的物流方案。該公司總監謝凱澄表示,目前團隊共十五人,包括市場部、IT部、客戶服務及營運部。「我們已開拓中國及東南亞兩地市場並增設隊伍,希望可增多一倍人手。」
她續指,該公司現招聘具創新思維,且性格主動的IT專才;客戶服務及營運部同樣需要具革新意念的人才,以配合平台未來發展,「我們亦會透過科學園計畫聘請實習生,同時創辦人也會到母校科大招聘合適人選。」
謝凱澄稱,FreightAmigo現時服務範圍覆蓋全球二百個國家,遍布亞洲、歐洲、美洲及非洲。「客戶只須輸入貨物資料,平台便可分析本地運輸、機位、清關等相關資訊,並即時運算及報價,提供最適合的物流路綫。」她續說,一般物流流程涉及二十八個持份者,傳統物流公司在運作上都是分開處理,造成效率欠佳,「我們平台卻可管理整條供應鏈,減省很多與各個持份者的溝通時間,又能為客戶提供更準確的方案。」
該公司營銷主任林望樂表示,平台最初主力發展B2B(Business to Business)業務,但漸漸收到玩具商戶反映,希望可以寄送樣辦到外國,故今年初推出針對小型貨物及個人用戶的B2C(Business to Consumer)業務。「剛好本港出現續領BNO熱潮,平台近月平均協助寄運三千至五千份續領文件到英國。」她也提到,今年1月至6月中,平台運送三千三百萬個口罩及五十萬件防護服進出口香港。
網店月增兩倍半 口罩日成交額高逾六千萬
本港自上月起進入第三波爆發期,實體經濟大受打擊,市面一片蕭條,促使不少商戶紛紛開展網上業務。為中小企開設網店的平台「掌鋪」,其創辦人吳家嘉稱,今年1至3月期間,平台每月的新付費客戶都比上個月增加兩倍半。「這幾個月有十多家銷售口罩的商戶透過平台進行交易,單日成交金額最高錄得六千多萬元;市民有許多時間留在家中,食品如凍肉等產品需求也顯著上升。」
吳家嘉表示,不少商戶受電腦及設計知識等技術所限,未能自行開設網店系統,故透過其簡單操作的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一站式後台管理,如記錄不同數據,並支援多種支付方式。他續說,該平台近月提供多個物流公司予商戶選擇,「他們接到定單後,能全自動安排物流程序。」
他續指,「掌鋪」目前有超過十萬個註冊商戶,「我們會為中小企提供網上開店工作坊及諮詢服務等,讓他們認識網上銷售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包括發貨、宣傳及付款方式等。」除中小企商戶外,他表示大型集團同樣受到影響,故莎莎集團也透過他們開設網店。「該集團的銷售員可透過應用程式,與顧客交流互動,如分享產品、查看定單及發貨等,亦可藉此額外銷售渠道賺取佣金。」
現時該平台的團隊有二十多人,吳家嘉希望增聘約五名員工,以應付未來的發展。「我們希望增設客戶成功小隊,負責教育客戶及提供協助;也希望聘請軟件工程師。」他表示,該公司目前聚焦本地市場,「我們看到東南亞的發展機遇,也期望將業務擴展至當地。」
實務證書課程 即時開展業務
不少廠商嘗試發展電商,有業界指整個行業將會成為本地新常態。據香港O2O電子商務總會(HKOEF)副會長兼課程講師楊文銳的觀察,疫情尚未襲來時,不少廠商都因物流成本高昂放棄提供配送服務,「但疫情令更多人願意嘗試開拓電商服務,廠商及不同行業如飲食及零售等售賣產品,甚至銷售內容的教育平台或補習社都開始應用,令整體成本下降,未來電商業務會持續增長。」
楊文銳表示,總會開辦十堂、共三十小時的「實務O2O電商人證書課程」,主要傳授何謂電子商貿及認識各種開拓方案、途徑及平台;了解各種收取交易付款之方法及交易安全級別,以及如何利用電子媒體或免費工具快速推廣業務。「學員乃來自不同行業欲發展電商服務的公司老闆及員工,或期望發展電子商貿副業的個體戶,甚至大學畢業生,「他們能即時實踐所學,修畢課程便可馬上在各大平台開始電商業務。」
試用綫上工具 十五堂掌基本認識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將於今年9月開設「電子商務應用行政文憑課程」,供有興趣人士報讀。課程講師Pen Kwok表示,該課程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建立成功的電商業務;了解網上推廣如何吸引流量增加生意,以及電商業務的組成部分,包括支付系統、物流、客戶服務及數據分析等。
Pen續指,學員在課堂上有機會實踐理論,「他們可在課堂上試用不同綫上工具,如網店平台及支付系統等,增加對電子商貿的基本認識。」三個部分各有五堂課,每堂三小時,適合那些有意開拓電商業務的公司,或想轉行發展個人品牌、開拓網上生意的人士。
他坦言,雖然香港電商發展不及其他國家迅速,但疫情卻令整個行業在短短半年間快速增長。「不少實體商戶轉戰網上銷售,亦有小商戶爭取開拓更大規模,甚至其他行業如零售及飲食的從業員紛紛轉型加入,加速了行業的發展。
Posted on 14 Aug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