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發現,當人在病患中會變得更聽話服從。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教授Mark Schaller提出一種叫「行為免疫系統」(Behavioural immune system),意思是人會循着保護自己生命的方向,作出選擇和行為模式,目的是為避免感染疾病。例如,當人進食時,如果發覺食物味道奇怪或變異,會懷疑食物變壞甚至有毒害,便立即停止進食。
人在遇上和面對疾病時,會更相信和服從權威,因為當人在疾病面前容易感到無助無力,需要權威和專家,或者透過跟從一些集體智慧和行動去避免疾病。由此看見,疾病令人服從性大大提高。
Schaller教授做過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是:他問一班學生是否願意更改學校裏的評分制度,叫他們放一個硬幣入一個寫上「同意」或「不同意」的透明瓶子裏投票。結果是,那些對疾病很敏感的學生會傾向跟隨其他人的意願,特別留意瓶子內硬幣的多寡,投向比較多硬幣的瓶子裏。
第二個實驗是:他詢問一班實驗參加者有關心目中喜歡的人物。一班較擔心患病的實驗參加者,竟然會選擇比較保守或傳統的人物,而拒絕太多創意和藝術感的人物。這說明那些人寧願隨波逐流,也不想與別不同,寧願穩穩陣陣,也都不想標奇立異。
疫情下,很多人都變得比較服從,聽從專家建議,天天在家中做清潔和防疫,不多質疑。同時,每當人看見別人在超級市場搶物資時,那份原有的「羊群心理」會忽然加劇,立即想人有我有。與此同時,一旦我們在街上看見一個人沒戴口罩,不但感到不安,怕對方感染自己,同時也會鄙視那人,為何不聽話,不服從。
或許這是人類的群居生物性,在危險時會更集合在一起,更需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疫情。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pub@breakthrough.org.hk
Posted on 12 Ma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