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Career News - 香港

運動員待遇須改善 資助機制應檢討
  港隊在巴黎奧運取得佳績,奪得2金2銅共4面獎牌,是歷來最佳成績。很多人形容這是體育精英化成果,香港體育學院推動精英培訓和政府體育政策是功不可沒,成功培育出「劍神」張家朗、「微笑劍后」江旻憓和「女飛魚」何詩蓓,為港爭光,但體院對運動員的資助與成績掛鈎的做法,卻再次讓人關注基層運動員的低微待遇,要求當局檢討資助項目機制和低薪運動員待遇。
 
與成績掛鈎添壓力
  今次出戰奧運的港隊共35人,只有3名運動員成功奪牌,印證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成功非僥倖,而是經過艱苦訓練和臨場不屈不撓的戰意錘煉得來,張家朗、江旻憓和何詩蓓的汗水並沒白流,贏得獎牌、獎金、掌聲和榮耀。可是,在競技場上未能奪牌的其他運動員背後辛酸,卻鮮有人知。
現時體院是按評分制度來訂定資助的精英項目,B級項目僅獲一定支援,但A級項目如游泳、單車、劍擊等,卻可獲提供全面資助及訓練計劃,並有專屬場地,運動員可保證在4年的資助期內每月得到資助,而資助額按比賽規模和成績而定,分為成人隊、精英丙、精英乙、精英乙+、精英甲和精英甲+6個級別,每月資助額由7130元至44500元不等。運動員若取得參賽資格,便可晉身精英丙,每月資助11520元,若在比賽中取得較前名次,資助等級和金額也相應提高,若能在奧運或亞運賽事中奪牌,每月資助44500元。非全職運動員的資助額更低,視乎級別每月2530元至10070元不等。
 
  社會有聲音指,基層運動員每月只能收取7130元薪酬,待遇之低,還不如保安員,令到很多運動員難抵低薪而被逼放棄運動,希望當局改善運動員待遇,至少也要有最低工資。
 
  不少退役運動員指,資助機制令精英運動培訓變得越來越功利,有獎牌便有資助,沒獎牌便沒資助,挫傷運動員的士氣。港府有必要檢討體院精英資助項目機制,尤其是提升基層運動員的微薄資助金額,並盡量為其在退役後物色工作,讓其認真將全職運動視為工作和職志,也使運動員雨露均霑。同時,體院在評定精英項目時不能過分功利,而是盡可能推動不同運動發展。


Posted on 17 Aug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