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全球零售業,美妝行業須不斷求變,要在新消費模式中突圍,優秀人才是重要一環。過去一年,歐萊雅(L'Oréal)的招募工作未有止步,原有的大學招聘活動、商業競賽,均轉戰網上舉行,積極吸納多元化人才。從事人事管理多年,香港歐萊雅招聘總監呂碧瑩(Jade)閱人無數,她認為,比起豐富的工作經驗,更重要是擁有發展潛力、學習敏銳度。踏進畢業季節,開始籌備下半年招聘的Jade亦大談求職「貼士」,寄語有意入行的年輕人,抱持好奇心、學習心及毅力。
走進歐萊雅位於灣仔的辦公室,裝潢設計時尚簡約。樓高三層的辦公空間內,除了會議室以外,所有同事都無固定辦公桌,高層亦沒有專屬房間,卻瀰漫着積極及開放的工作氣氛。
三年前加入歐萊雅出任招聘總監,Jade觀察到很多人對美妝行業有迷思,認為團隊以女性為主,但其實不然,她強調公司重視多元化人才,並視之為核心價值之一,「我們相信吸納不同文化背景、經驗及才華的人,自然會有多些交流、火花,多些創新。」
歐萊雅致力吸納多元化人才,Jade表示,目前香港歐萊雅有三成國際員工,來自法國、南韓、泰國及烏克蘭等國家,大多數屬經驗員工,「主要是香港招聘他們過來,部分則從其他地方調任來港。」
員工國際化 重學習敏銳性
Jade深信,每一名新員工均會影響公司的長遠發展,「我們請一個人入來,不止希望他勝任應徵的工作,亦希望他繼續與公司一齊成長。」因此,歐萊雅的招聘哲學,在於建立一個展望未來的勞動力,而非只看重技能。
她解釋,技能可以經過學習而獲得,故特別看重員工或求職者的思維模式,包括學習敏銳性,「靈活地學一些新知識、新概念,學完之後再應用於工作上。」她續說,擁有學習敏銳性的同時,亦需思想開放,「在零售行業有很多改變,所以適應度要好高,快速掌握到新轉變。」
談到公司文化,Jade說,歐萊雅非常注重意見回饋,不時會舉辦內部活動,讓員工學習給予及接納意見,「同事有feedback(意見回饋)隨時都可以講,不用經過好多層,才接觸到老闆。」對於應徵者的面試表現,她亦毫不吝嗇,經常向他們給予意見,「年輕人着重雙向溝通,他們好希望聽到適時、中肯的意見。」
接見應徵者 從分享中了解特質
為了培育年輕人才,疫情前Jade經常走進大學校園,舉辦招聘會,向學生提供職涯分享,甚至會做一對一的事業教練諮詢。疫情下,招聘活動改以網絡研討會進行,除了接觸到更多學科背景的同學,她認為參與的學生反應較踴躍,「以前通常在活動結束後,同學仔才排隊問意見。」
除了商科學生,經她招聘的管理培訓生(MT)當中,亦有語言翻譯、哲學、新聞、科學等學術背景的學生,「每年請MT,我都是看其潛力,長遠可否發揮。這刻他做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一個崗位可能好成功,但不代表他進來後就一定好成功。」
發掘人才的過程,Jade都樂在其中,特別喜歡面試接見應徵者。大學生們在面試中介紹一幅象徵自己的照片,令她感受最深,「有人展示一張爬上好高的山,終於達成目標的相;有人選擇的相片展示團隊精神,例如在運動比賽得獎;亦有人分享疫情前去海外交流的合照等。這些都是履歷表不會看到的。」
辦創新比賽 為行業注入新意
歐萊雅每年都會舉辦國際創新比賽Brandstorm,今年主題為美容產業締造一個無塑膠未來,以網上視像形式進行,香港參賽人數更創下新高,有逾千人參賽。過去三年,Jade亦有協助本地生競爭國際賽冠軍,「好希望學生學到新事物、了解我們的行業特質,更重要是讓他們了解到歐萊雅的文化。」她表示,今年競爭非常激烈,早前獲勝的香港隊最後在準決賽止步。
因應疫情影響,網購愈趨盛行,歐萊雅的工作崗位亦不限於零售前綫,Jade表示,公司將發展「O+O」零售模式,即「綫下及綫上」雙軌並行,故期望聘用零售人才的同時,吸納更多科技人才,例如大數據分析及電子商務的專才。
踏進應屆畢業生求職旺季,Jade亦開始籌備下半年的校園招聘及管理培訓生計畫。她寄語有意入行的年輕人,既要有熱誠,對人亦要抱持好奇心、學習心及毅力,「找出消費者的需要,學習新範疇的事物,有心去克服不同困難。」
人力資源「一姐」 籲眼光放遠耳朵貼地
加入歐萊雅前,Jade曾在另一奢侈品牌從事招聘工作近八年,但原來這位人力資源「一姐」,從未想過入行。
Jade在大學修讀國際關係,畢業後從事銷售與市場工作,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在她眼中,都是「大使」工作,只是轉變成代表一家公司,「當時負責商業發展,看看對方(客戶)有何需要,再看看自己可以如何協助。」
在職場表現出色的Jade,沒想到竟獲獵頭公司青睞,更被挖角當「獵頭」,自此踏上人才招聘之路。她認為,做人力資源工作,最重要對發掘人才感好奇,眼光需要放遠,耳朵則要「貼地」,「對內要知道同事想法,對外也需知道求職者的需要。」
因此,Jade經常主動出擊,在網上招聘平台,尋覓合適的人才,「就算對方不是在找工作,但我見到感興趣的人才,都會聯絡他們傾傾。如果等公司有opening(招聘)才找人,會太遲。」她笑說。
Posted on 20 Jul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