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突破時刻

加一減二的空間

今天我們生活上「增」的速度遠遠地超出「減」的速度。因此,我們正高速增加城市的密度,例如工作量、購買量,也增加工作不眠的時間。可能,單靠「斷捨離」已不足以令人活出「減」的生活,我們需要「加一減二」的方法。

 

 

我有朋友家中已經積存了太多東西,因此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每買一件東西,就要捨棄兩件東西。這概念就是「加一減二」的方法。可是,實踐這方法很困難,因為很少人會想失去,看見自己擁有的東西愈來愈少。要解決這困難,我們要有一種反省。以下有三個反省方向:

 

 

首先,是「取」和「捨」的態度。我們喜歡取而不喜歡捨,喜歡得而不喜歡失。試想,我們可以擁有一切嗎?可以防止任何「失去」嗎?失去,是生命的事實。不懂捨棄的人生更容易製造出遺憾。遺憾的意思是「不能失去」或「不接受失去」,執着不放手。有取有捨卻是人生的常態,也是生命的平衡,人知道有限,才會知足。

 

 

另一個反思是為何會想買。這裏當然想說購買不必要或不需要的東西。想買,很多時間跟安全感有關。例如,有些人望見一些東西時,總是覺得我有需要,或者將來有需要,又或者家中同一件東西可能會損耗,所以現在必須先要擁有。內心有種焦慮,現時已經感到不足夠,想像壞情況將會出現。其實,這份不安感從何而來?

 

 

第三,想買也是因為覺得多比少好。多,就可以有選擇。其實,多反而未必有選擇,因為你會發現很難去選。相反有人說「少就是多」(Less is more),這句富有深奧哲理的名言,是英國詩人伯朗寧(Robert Browning)所說的。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以質勝量的,所謂「簡單就是美」,意思是在少數中更容易看到事物的重要和焦點,看得清,自然選得好。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10 Sep 2019.

Tag cloud:

購物 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