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去年出版《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1號報告書》,調查港人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活意向,按調查結果推算,約六萬三千五百人有興趣到大灣區工作或創業。有人力資源顧問表示,互聯網和金融是大灣區重點打造的產業,地產及新零售也是現時該區發展迅速且非常熱門的行業,預料未來人才聚集且建立更多業務基礎設施和活動後,市場將會增加其他職能的職位。有熟悉大灣區發展的業內人士估計,未來香港及內地的人才出現更多互換機會,建議年輕人抱持開放心態學習,適應內地的工作環境。
近年香港政府落力宣傳粵港澳大灣區,不少預備投身職場的年輕人也開始留意大灣區的發展。人力資源顧問公司KOS international行政總裁楊碩碩表示,在眾多界別中,互聯網和金融界別是大灣區重點打造的產業,尤其是深圳作為中國矽谷,各大企業正積極招攬全球互聯網人才。「互聯網在中國『井噴式』地發展,即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大企業如阿里、騰訊、百度,以及多個獨角獸都在深圳、廣州設立分公司,甚至雙總部。」
地產新零售發展迅速 增不同職能崗位
楊碩碩指,地產是另一個在內地迅速發展的行業,現時多家企業包括碧桂園、萬科、中海等分布在大灣區各個城市。「相關業務延伸至地產服務、地產金融、社區養老、教育等多元化範疇,業界普遍會以較高薪酬吸引跨界別人才。」她續稱,新零售也是大灣區非常熱門的行業,亦衍生了多個炙手可熱、愈趨國際化的品牌,包括奈雪的茶、名創優品、完美日記等,其總部均設在廣州或深圳,「我們預料未來新零售企業及業務將會快速增長。」
她補充,隨着人才聚集且建立更多業務基礎設施和活動,市場將會增加不同職能的職位,例如教育、醫學、法律、科學研究等。「事實上,內地企業均有意拓展香港市場,亦有興趣從香港招聘合適人才。」
據她的觀察,香港年輕人傾向在香港找工作,主要是他們擔憂到大灣區發展會缺乏流動性、內地工作薪酬較低、互聯網受到限制,以及內地徵收的所得稅較高等。「惟現時內地已建立基本生活需求的設施和政策,例如稅收、保險、銀行、房地產等,政府亦會持續改善政策,以確保人才可以輕鬆進入大灣區。」她建議有意到大灣區求職及探索發展方向的人士,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學習欣賞本地文化,以便更快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
創科類空缺最多 需求有增無減
大灣區青年網營運助理黃偉憧表示,現時專業服務如金融投資、高增值物流、電商及創科等都是大灣區城市較熱門的行業,其中創科類工作崗位的空缺最多,以管理階層為主。「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高新科技企業須增聘大量人手處理相關工作,預計未來職位需求有增無減,當地企業特別需要熱衷於對外溝通、對行業有濃厚興趣及認知的年輕人加入。」
他坦言,現時深圳已成為世界創科中心,不少內地科技品牌均在深圳設立總部,不論上下游供應鏈及創科氛圍也算是世界首屈一指。「據我們的觀察,職業及工種短缺多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主因是員工流轉比較快;其他城市如東莞、中山、佛山等地同樣歡迎人才進駐。」
黃偉憧建議,年輕人可多留意大灣區內的區域分工,例如高新科技企業一般集中在一綫城市如廣州、深圳;製造業相對集中在東莞、中山、佛山等;珠海、惠州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江門、肇慶則負責補充以上城市的生產資源,如農業科技、第一類製造業等,「他們可根據自己興趣選擇合適企業及城市落地發展。」
具演說能力更勝一籌
黃偉憧強調,港資和內地企業均希望招攬善於交際、勇於嘗試,以及對兩文三語有基礎掌握的香港年輕人。「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會遇上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工作時也有機會走訪內地不同城市,特別是需要對接國內外同事、客戶,若香港年輕人具備表達和演說能力會更勝一籌。」
近年有不少年輕人有意到大灣區發展,大灣區青年商務協會主席陳昶之是其中之一。他在外國完成學位課程後,決意到內地發展及創業,主要協助商業客戶管理財稅,亦負責人才培訓、招商引資等工作。「大灣區或內地其他城市出現了很多不同產業,相關行業的發展變得更高端,年輕人不妨多點留意。」為讓香港年輕人以更低成本投入灣區創業,去年他在香港註冊大灣區青年商務協會,提供更多嘗試及體驗的渠道。
另一名香港年輕人Oscar畢業後在東莞一間港資工廠擔任全職工作,「其實在讀書時期我已積極參與內地交流實習,最深刻是我於2015年首次到上海實習一個月,體會到當地的經濟及社會發展蓬勃,機遇處處。」畢業後,他決定到內地發展及生活,「輾轉幾年間大灣區的發展有目共睹,亦喜見內地為香港年輕人提供新視野格局及就業機會。」
港科企廣州設總部 銳意招募技術人才
除了就業機遇外,創業亦是到大灣區發展的另一途徑。早在2016年,港青魏嘉俊創立了萬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包括Infanity3D及MatrixSense的技術,前者利用3D懸空影像系統,人們可以肉眼看到高解像度的3D影像,適用於零售業如珠寶及汽車等作綫下推銷;後者則是一套智慧型溝通軟件,以人工智能回應,適用於企業內部多人即時通訊。
他坦言,公司於2018年嘗試進駐內地創新創業基地交流,並將業務落戶在大灣區發展。「現時我們在娛樂文化產業鏈發展較蓬勃的廣州設總部,連同香港共有約五十名員工。」為擴大公司的產業鏈,令業務多元化,該公司銳意招募畢業生,或對內地發展有認識、具三年工作經驗的創科人才。「惟現時內地尚未通關,我們先集中招募技術人才,為他們提供相關培訓,以適應及投入內地市場,未來我們亦會開放市場及推廣部等職位空缺。」
魏嘉俊補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兩年前出台,讓有意到大灣區發展的人更容易到達十一個城市工作,「加上特區政府近期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有助年輕人到大灣區創業及發展。」他預料,香港及內地市場將會出現更多人才互換的機會,「香港人才可以到內地尋找發展機遇,本地市場亦會引入內地人才來港,兩地人才跨境工作的情況將更頻繁。」
惟他提醒,有意到內地發展的年輕人須充分了解當地市場,「十一個城市各有特色,計畫到內地發展的人士須了解各個城市的優勢、認識企業及產業的發展情況。」他又指,內地市場發展機會大,競爭亦相對激烈,「年輕人應抱持開放心態學習,嘗試與當地不同公司或夥伴合作。」
網課80小時學習 三天兩夜考察5城市
為培育優秀人才到大灣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經貿研究院開辦了大灣區院士課程,其營運總監吳海岳(大灣區院士)表示,課程適合在職人士、各界別專業人士或高級管理人員。「透過網上平台八十小時學習,學生可取得商貿戰略布局、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知識,亦能掌握最新商業管理概念、了解各行業於內地的發展。」
該課程會安排大灣區專家及優秀企業家與學生分享,從人才流、貨物流、資訊流及資金流等方面,了解在內地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學生亦有機會到訪大灣區五個城市,進行三天兩夜的實地考察,與不同行業包括澳門全球旅遊、休閒中心,深圳科技創新、訊息技術,以及廣州、佛山、東莞製造業等企業或人才交流,加強與進駐大灣區企業的實際連繫。吳海岳指,學生完成考察後須進行小組研究,以「就兩地推動自身行業的經貿活動及發展提出建議」為題提交網上論文。
吳海岳不諱言,疫情來襲無疑減慢了內地招聘人才的進度,但各行業均需要大量人才投入,「短短四年,大灣區的總人口由六千六百萬增至逾七千二百萬,多所大學及大企業亦計畫陸續在大灣區開設分校或分部,預計相關招聘計畫陸續展開,未來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不容忽視。」
他預料,大企業不但積極招攬創科人才,亦會招聘經濟、公共管理等人才。「有意到大灣區發展的人士,應先了解各個城市的最新發展趨勢,再配合自身發展方向選擇落戶哪個城市,亦可留意兩地推出的人才計畫及其補貼措施。」
Posted on 19 Ma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