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人來說,要提起一枝筆去寫作,甚是艱難,那枝筆有如千斤重。他們可能自感腦袋沒墨水,沒文采,又沒有想法去寫。其實,寫作不一定是作家文人的事,也可以是平常生活中的一種空間。
我們的思維很多時候都很零碎,很混亂,東拉西扯。有時候,我們有些想法明明很有趣,但霎時間又立即飄走。寫作強逼我們去整理這些散亂的思維,好像從一個纏在一起的毛球,將那根綫慢慢抽出來,把脈絡理清。思想從飄散的白雲,變成有條理,有組織的東西。寫作,是思考的空間。
寫作,可以記下重點。但重點有時不足夠解釋。因此,寫作也需要寫下細節,為自己的重點加以解釋和伸延。正因如此,寫作逼使我們要留意、觀察和記下細節。當你要記錄一件事的時候,要想想當中發生了甚麼、有甚麼人出現過、說過甚麼話,甚至彼此間的反應和互動。寫作,是觀察的空間。
寫作也可以是一種對自己說話的過程。當你一面寫,其實在問自己對事情有多了解,問自己對事情有甚麼想法或喜好。又當你想寫下心情,更要問自己內心究竟有甚麼感覺,是喜怒哀樂嗎?寫作,是自我發現的空間。
很多人寫日記、札記,都是為了記下生活的大小事。這種記錄就是你自己的歷史。你是自己的史官。歷史,是人類對自己的回顧和反省。我們的記憶很有限,可以記憶下來的東西很少,歷史容易漸漸流逝。為自己做記錄是對生命的一份珍惜,珍惜過去發生過、又對自己有重要性(不論是好是壞)的事。回顧的過程,你或會奇怪當日自己的想法,或會驚訝自己可曾如此,或會感謝曾跟你走過人生路的人。寫作,是學習珍惜的空間。
如果寫作是為自己創造空間,哪怕自己有沒有文采,只要享受就足夠了。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20 Aug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