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專題文章

工作壓力大點算好?臨牀心理學家:與壓力共存 自我照顧成生活日常

本月初發布的2022年「360°全球健康指數」顯示,近九成受訪者表示感到壓力大,原因以對未來的不確定為主;而絕大部分受訪者曾經歷過工作過勞,反映香港人壓力和工作過勞的問題。「賽馬會心導遊+計畫」項目經理及臨牀心理學家傅靖汶接受本刊訪問時提到,除了在個人上促進心理健康,公司對締造一個心理健康的職場擔仼關鍵角色。她亦分享了該如何審視壓力訊號,以及教導讀者和壓力共處的做法。

 

近九成受訪者壓力過大

並曾經歷工作過勞

信諾集團在5月進行一項調查,發現在一千名香港受訪者中,有87%人士感到壓力過大,當中19%受訪者自認無法應付該等壓力,結果為亞太區內最高,全球十五個市場中排行第三。絕大部分受訪者曾經歷過工作過勞(97%),亦有不少受訪者表示於調查進行期間感到更疲累或精疲力盡(39%),以及感覺到無助、挫敗或受到束縛(27%)。另外,香港與其他受訪市場同步面臨「大辭職潮」,有近四成的僱員過去一年曾更換工作,辭職的決定由僱員自發為主,更有三分之一的僱員打算在明年轉換工作。

 

「賽馬會心導遊+計畫」項目經理及臨牀心理學家傅靖汶指出,「報告讓我們了解到職場的環境和安排,與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她提到,除了要提升個人抗壓力、自我照顧能力,公司在員工的心理健康上亦是一個關鍵的角色,「提供對心理健康友善的環境、足夠和合理的支援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安排,而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因素。」

 

調查亦顯示,港人的主要壓力源自對未來的不確定、財務狀況,以及認為工作量過於繁重。對於最主要的壓力來源是對未來的不安。傅靖汶解釋,「每個人對未知的反應及容忍程度(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ambiguity)都有所不同。」她引述研究指,有些人容忍度較高,對不確定性充滿好奇心;有些人則容忍度較低,傾向認為未知數是一種威脅。「我們未必有能力影響環境或大勢,亦不能解決所有生命中的未知。」傅建議,「我們可以理解自己的不安,友善對待自己,定立某些生活規律,以及着眼於我們可掌握的事情上,重拾一點掌控感。」

 

同時面對家庭、工作煩惱

打工仔:前所未有的壓力

於本地媒體公司工作十年的李先生,表示在同時應付工作和家庭問題時感到壓力特別大。他分享因上月家人確診,在照顧家人的同時又要在家工作,「生活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李先生解釋,政府派發的「急救包」物資大多無法治病,他須張羅各種針對喉嚨痛、咳嗽、改善失眠的中西成藥。另外,因成了密切接觸者而要在家工作,為他帶來不少困擾,「在家工作的難題是在擠迫的環境下忍受速度緩慢的VPN,例如開一個PDF檔要三分鐘!」當時他擔憂自己會確診,亦因工作量有增無減,而出現頭痛、頭暈、腹瀉及失眠的情況。

 

及後李先生的家人快測呈陰性,他可以回辦公室工作,所負責的工作項目也順利完成,他形容這一場「壓力測試」終結,不過是下一場「壓力測試」的開始,「工作一年比一年繁重,因為人手一年比一年少,工作量卻有增無減。」

 

和同事關係差成「孤島」

留意壓力訊號 了解身心需要

報告提到不少打工仔的工作壓力來源,包括經濟壓力、對未來的不安、工作量等。傅靖汶團隊過往亦留意到其他因素,包括是和同事或上司的關係及支援,「若同事及上司之間缺乏溝通,或關係疏離,或會增加工作的孤獨感。」以及公司缺乏對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支援服務、資訊等等。另外,在員工個人方面,因素包括有工作性質和意義感,即員工在工作獲得的成就和滿足感、工作前景、個人發展等,「難以得到滿足、意義感或收穫的工作會加重工作壓力。」

 

「每個人的壓力反應或有所不同,可從身體、情緒、思想、行為這幾方面觀察個人的壓力訊號。」她舉例,如情緒上表現得緊張憂慮,或難以放鬆,甚或出現災難性思想,凡事擔心出現最壞和嚴重的後果,便要多加留意。「壓力不一定是敵人,適量的壓力能成為動力,令我們發揮更好表現。只是若累積太多壓力,就會超出負荷,令我們出現焦慮、過勞等情況,影響我們的表現及健康。」

 

她提醒讀者,「每日都可以花點時間,練習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有助自己了解及照顧身心需要。」她又指,不要待壓力訊號積累太久才正視。

 

心理學家教你

「自我照顧」三步曲

傅靖汶説,工作忙碌的都市人很容易傾向「做埋先」,為着完成工作及要求而捨棄令自己開心及保持情緒健康的事情,包括是休息、運動、娛樂、社交。她提醒,「要和壓力共處,需要有意識地將自我照顧(self-care)放入生活日常裏。」自我照顧是有意識地在身體或心理層面善待自己,其三步曲是:觀察、選擇,再回應。

 

1.觀察: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態,壓力訊號,觀察及了解自己的需要。

2.選擇:根據自己的狀態、此刻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照顧自己,如短時間內讓自己放鬆的方法;或制定讓自己長期更靈巧面對壓力的習慣。

3.再回應:全心全意地進行選擇的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效果以及自己的經驗。

 

自我照顧也可透過定立界綫來實踐,「平衡他人對自己的要求、容許自己毋須即時滿足他人。如合適的話,可表達需要,適時say no。」

 

要舒緩工作壓力,需要定時安排小休息時間,「每專注工作一小時,便安排三到五分鐘的小休,讓眼睛休息一下,或暫時在工作中抽離。」她亦建議在小休時嘗試「三分鐘呼吸練習」:在舒服的坐姿下,把注意力放在呼吸,觀察每個呼吸的深淺快慢,以及感受身體隨住每一個呼吸的起伏,透過練習來觀察和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

 

此外,傅亦對僱主作出呼籲,「若你是公司揸fit人,邀請你一起檢視職場內的文化、工作間的支援、同事之間的溝通等,是否正在締造一個促進心理健康的職場。」



Posted on 25 Nov 2022.

Tag cloud:

工作壓力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