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專題文章

除舊迎新 變中求穩 2022職場大事回顧

踏入2022年尾聲,是時候跟大家回顧今年的職場大事。從離職潮到裁員風,有壽終正寢亦有起死回生。受疫情重挫多年的旅遊業於本年度下旬出現轉機,但亦有不少本地公司相繼結業。法定最低工資在凍薪四年後,有消息指委員會達成共識將上調至四十元。還有多家美國科技業接連傳出大幅裁員,當中社交媒體Twitter更裁減達半數員工。變動會隨2022年終結,還是只是一個開始?

 

身心康泰半世紀

不敵疫情劃上句號

香港旅遊業受疫情影響長達三年,多家旅行社相繼倒閉。繼年初星晨旅遊結業後,康泰旅行社亦於10月發出清盤通告,標誌着屹立在港逾半世紀的老牌旅行社正式劃上句號。於1966年成立的康泰,已有五十六年歷史,為本地歷史最悠久及具規模的旅行社之一。高峰期在粵港澳以至海外擁有逾三十家分社,業務範圍十分多元化,除包括旅行團,亦涉足機票、酒店及郵輪等。康泰早前曾否認清盤傳聞,指會以最低成本營運保留實力,直至全面通關為止,惟母公司凱撒同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其後發出通告,董事會會議同意因資不抵債,啟動自動清盤程序。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及香港外遊領隊協會指受影響員工約有二百五十人,並協助員工召開追討欠款說明會主要追討假期丶代通知金及遣散費,金額由約五萬至三十萬不等。

 

最諷刺的卻是,有報道指今年冬至前往日本旅遊的港人較11月增加三十倍,以辦日本團為主的東瀛遊在12月有超過二百團訪日。該旅行社早於11月招聘逾百名日本導遊,以應對市場需求。

 

航空業再出發

掀起人才搶奪戰

不少地區在近月放寬入境限制,受惠的不止旅遊業。有本港工會代表示機場各環節均必須增聘人手才能應付需求,而多家提供航空服務公司指出,會增聘員工及重召舊人員返回崗位,或掀起一波人才搶奪戰。港人旅遊熱點日本及台灣等在10月放寬入境限制,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早前表示,除地勤外,機場不同環節包括機艙清潔、航空餐膳、飛機維修等,均必須增加人手,以配合航空公司增加運力。香港航空預計到今年底,恢復的航班數目有機會達至疫情前百分之三十的水平。至於人手方面,香港航空已重召一批早前放無薪假的機組人員進行訓練並重返崗位。

 

國泰航空則表示已成功重新聘用數百名因較早前集團重組而離職的機艙服務員,並自疫情以來首次在10月初舉行大型機艙服務員招聘活動,計畫招聘四千名前綫員工,包括地勤及顧客聯絡專員等,以及逾二千名機艙服務員。然而這家獲政府注資近三百億元的本地龍頭,上半年虧損近五十億元,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更在聖誕前夕宣布發起按章工作以爭取僱員應得的待遇,反映大型航空企業仍須面對外憂內患。

 

法定最低工資

有望解凍 上調至$40

「爭取僱員應得的待遇」也不為過,尤其是在疫情嚴峻時已共度時艱,疫情放緩後又是否應該分「金」同味呢?

 

最低工資委員會達成共識,最低工資時薪由現時三十七點五元上調至四十元,若獲行政會議通過,將於明年5月起實施。相關報導在10月指出,法定最低工資在2011年開始實施,其後兩年一檢,曾調升四次,惟去年因本港經濟不景凍結在三十七元五角水平。根據統計處去年數據,本港賺取最低工資水平的僱員人數有一萬四千三百多人,佔本地勞動力約百分之五。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對上調的大方向表示歡迎,但他提出,現行「兩年一檢」的機制存在滯後,往往難以追上通脹。據悉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勢將改變,勞聯的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推動計畫多年,他表示絕對歡迎當局落實「一年一檢」,但由於要通過諮詢及立法程序,相信最快也要兩年後才推行。

 

醫護人手不足

輸入海外人才事在必行

移民潮也是2022年備受關注的議題。政府統計處在今年8月公布離港人次達十一點三萬,為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一向人手不足的醫護行業,流失率持續高企。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在12月中舉行的醫院管理局大會上表示,由去年10月至今年10月,醫生流失率較三個月前輕微下調至8.1%;而護士流失率則較三個月前輕微上升至10.7%,未來會繼續展開聘請人手行動,希望能於明年年初展開大規模的海外人才招聘。

 

循特別註冊或有限度註冊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范鴻齡表示,進度並不理想,特別註冊的申請共收到六十五份,但只有十二位符合資格,九人已獲聘用書。在挽留人才措施上,范鴻齡表示部分計畫成功見效,例如用延長退休年齡計畫,將退休年齡由六十歲延至六十五歲,在2022 / 23年度退休的醫生及護士中,共有六十四個醫生及二百二十六個護士願意延長退休年齡,分別佔今年度退休醫生護士85%及56%。

 

離職潮不只限於醫護行業,政府部門也是重災區。有報道指2021 / 22年度共有三千七百三十四名公務員辭職,較2020 / 21年度多一倍,為回歸後新高。

 

外國科網業大瘦身

史上最強裁員潮

這邊離職如潮湧,那邊卻出現裁員潮。有報道指本地地產業翹楚中原地產明年首季須裁減五百人,並縮減六十家分行;中國手機品牌小米或裁減五千人;滙控、瑞信據報亦有裁員舉動,蔚然成風。

 

最受大眾關注的還是:不少外國科技業於本年下旬前後傳出裁員消息。其中電子商務巨擘Amazon亞馬遜裁減多達一萬名員工,主要針對設備、零售和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手。在新冠疫情期間,亞馬遜曾積極招聘,以應對被迫足不出戶民眾的龐大網購需求。惟其後面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和銷售額放緩,公司已經宣布凍結零售業務的職位招聘,兼關閉遠程醫療服務、業績不佳的實體連鎖店及部分倉庫。該裁員消息也是亞馬遜創立二十八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

 

全球最大網絡平台facebook的母公司Meta亦面臨成本飆漲、廣告市場疲軟等困境,宣布裁員一萬一千人,佔公司總員工人數百分之十三,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首次大裁員。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表示,是次裁員是公司歷來「最艱難的變動」,並承認公司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過度投資,惟公司收入低於預期。此外,全球首富馬斯克以大額資金收購社交媒體Twitter後,半數員工均被解僱,以降低經營成本。Twitter在全球約有七千五百名員工,解僱員工約有三千多人。有員工推文表示,負責聯繫、內容策劃、人權和讓機器學習道德的部門及一些產品和工程團隊,都遭大幅裁員。更有趣的是,連馬斯克也發起投票導致有可能「自己裁走自己」。科網業會不會再進化成一個「裁員宇宙」,相信到了2023年才會有答案。



Posted on 30 Dec 2022.

Tag cloud:

職場 大事回顧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