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cs(香港)成立於1993年,是新加坡上市公司Informatics的附屬機構,截至目前,全球有五十多個國家有Informatics分校,香港是其中一員。受惠於母公司的資源,香港分校在學術上和教材配套上均獲得充足的支援,確保教育質素。Informatics香港區副總經理黃偉蘭(Phyllis)接受訪問時表示對於獲頒「人力資源服務大獎」感到榮幸,反映公司多年以來在企業培訓和個人進修方面的努力獲得社會認同。

Phyllis指出,集團擅長掌握市場脈搏,適時提供新的課程以配合社會人力資源發展,例如近期開辦的課程有IT Security及Online Marketing等。其中「最熱門的是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MP )專業認證課程,專門應付不同層面的管理問題,如人力資源、成本、時間、風險、溝通等問題,適用的行業包括資訊科技界、建築界、銀行界、市場推廣、活動統籌、物流業和製造業等。」完成課程後,學員可考取由美國PMI 當局頒發的專業資格,該資格獲全球二百個國家認可,至今逾八十萬專業人士考取。

企業透過培訓挽留人才
「許多時企業人事部最為擔心的是,投放了資源安排員工接受培訓,但他們卻不夠投入。為了增加學員的投入感,我們會加入許多活動元素,而且會邀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導師執教,例如本身在企業中擔任要職,或是Online Marketing的主管等。」Phyllis強調,這樣當學員向導師反映工作上的問題時,導師便可以運用實際的經驗去指導學員,既可以引起共鳴感,亦符合學員的實際需要。

根據2017年初數據顯示,本港企業每年會為員工提供18小時的培訓時數,當中以中層管理人員為對象居多。曾經接觸過無數中小企業的Phyllis認為,中層管理人員往往是影響公司士氣的關鍵人物。

「從實際情況顯示,如果中層管理人員的管理手法未如理想,公司的員工流失率相對較高。因此,當我們進行一些關於心態管理或員工士氣的課程時,都會建議該企業派出中層員工與我們先溝通,從而了解公司的工作氣氛和文化。

助企業審視問題癥結
Phyllis以一個企業個案作為例子:該企業為一老牌藥業公司, 旗下有數十間門市, 生意雖有增長,但員工的普遍士氣低落,流失率高。公司委託Informatics舉辦培訓課程,期間Phyllis與公司管理層和員工進行了深入的溝通,結果找出問題源於普遍員工不滿公司的「跑數」制度苛刻,又缺乏獎勵誘因。

「當員工跑到業績後,中層人員就不斷將Quota加大,令員工的壓力大增,就像懲罰那些愈能跑到數的員工!」Phyllis指,以往該公司的員工很希望向管理層反映意見,但礙於公司作風保守,未能有效將意見上呈;但趁着培訓的機會,她以第三者中立身分向管理層提出建議,結果成功改變了管理層的思維,重建公司的正向文化。

新舊世代 不同價值觀
對於社會上不時有評論認為現今年輕人欠缺拼搏精神,Phyllis卻有另一番見解,「許多80後、90後員工都是可造之材,只是他們對工作的期望

上一世代有不同,故此僱主首先需要接受這一點。其次,公司需要運用適當的策略,譬如有清晰的指示給員工,甚至願意放手讓他們選擇如何完成工作,給予信任和機會。一旦他們成功了,投入感自然增強!」她又寄語年輕人不妨多作嘗試、要太快計較得失,只要抱持積極正向的心態,主動投入工作,總會受人賞識。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