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連續第三年獲頒「卓越僱主大獎」,並同時榮獲「卓越企業領袖培訓大獎」及「卓越社會責任企業大獎」。中華煤氣企業人力資源總監范潔儀對於得獎表示高興,並希望藉著得獎引起各界關注履行稱職僱主、領袖培訓及社會企業責任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中華煤氣投放許多資源於不同範疇的培訓課程,包括技術及管理項目。在技術培訓方面,早於五十年前開始舉辦各類氣體工程訓練班,如爐具維修和喉管接駁等,員工除了取得工程知識外,亦可獲香港以至國際上的有關認證。直至2009年,「中華煤氣工程學院」正式成立,為不同學歷的員工度身訂造課程。至於在管理培訓方面,早於1982年開始舉辦見習行政人員課程,積極培育管理人才。范潔儀指出:「要維持業務持續躍進,培訓領袖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培育接班人,這是我們重點的培訓項目。我們舉辦不同的培訓計劃,挑選及培育各年齡層和經驗層的人才,加速他們的發展。」
九大領袖價值觀
中華煤氣確立九大領袖價值觀,包括問責精神、追求創意、領導才能、坦誠溝通、稱揚成就、尊重與正直、持續學習、團隊精神和企業家精神。雖然不同級別的領袖發展計劃對領導力要求的深度不一,但設計上都以提升領袖素質為本。在入職迎新方面,課程旨在宏揚「人人皆可發揮領導力」、九大領袖價值觀及十二項中華煤氣領導力才能。
中層管理方面的核心課程《從專才到管理》,為裝備同事由專業人士發展到領導崗位。《督導管理技巧》課程則培訓前綫組長的帶隊才能。部門首長級的《塑造中華煤氣領導力》課程,是針對性測評他們在各項領導行為上的表現,加以提升,完善帶領部門的才能。與此同時,中華煤氣建立各級的領袖人才庫,透過多元評估方式,挑選及培育不同職級的未來棟梁。目前,三大級別的領袖培訓計劃分別為:
. 見習行政人員計劃:對象為剛畢業加入公司,並具有潛質的大學生;
. 中華煤氣年青領袖+培育計劃:培育中層管理的人才庫,為培育高層接班人鋪路;
. 中華煤氣領袖+培育計劃:培育高級管理層的接班人。
跨行業跨地區文化體驗
多年來,中華煤氣透過各級領袖培訓計劃栽培了數百位專才,今天,他們都在公司內擔當中層至高層的管理要職。隨着中華煤氣業務多元化發展,加上在內地二十六個省份和自治區擁有超過二百四十家項目公司,集團提供給員工的發展途徑和機會亦多樣化。
范潔儀解釋:「如中層的同事要升職,至少要有六個月內地工作經驗,因為我們在內地的業務和市場龐大,同事必須對國情、內地業務、文化和管理有認知,才有足夠的駕馭能力!」有見及此,中華煤氣在培訓中加入許多跨行業與跨地區元素,例如,安排員工帶領在內蒙古的新能源開發,體驗如何在不同的地區文化中互相合作。此外,員工有機會外派到集團的不同業務,包括城市燃氣、車船燃油庫、新能源開發、油田開採、電訊人工智能等,藉此拓寬見識及思維。范潔儀強調:「我們希望員工得到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職業發展的渠道!」
温馨文化滲透社會各層面
對於實踐社會責任,中華煤氣同樣不遺餘力。范潔儀表示,公司樂於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推行環保政策,率先發展綠色能源,為下一代建造更佳環境。同時,公司鼓勵員工與客戶參與義工服務,回饋社會。每年,中華煤氣都會向長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派送月餅、愛心和熱湯等。
在2015 至2017 年間,公司以「溫馨共融」為主題,大力推動傷健共融的理念。除了在不同業務範疇內聘用殘疾僱員和提供實習機會,幫助殘疾人士裝備自己,投入社會,還與社福機構合作舉辦活動,提升社會對殘疾人士的關注和認識,建立共融社區。
以2017 年9月計算,中華煤氣聘有十三位殘疾僱員,涵蓋客戶服務,文書處理,工程繪圖和餐飲業務等。隨着愈來愈多殘疾僱員加入,公司亦投放資源增設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僱員工作。除了盡心回饋社會外,中華煤氣對內貫徹温馨文化,積極推行家庭友善措施,包括設有醫療室,每天有註冊西醫為有需要的員工免費診症及提供藥物。辦公大樓設有哺乳室、休息室、小賣部及康體設施等讓員工放鬆身心,員工亦可按家庭的特別需要而申請彈性工作時間。范潔儀認為,「在這個大家庭裏員工平均年資是十八年,許多更是長期服務二十至三十年,主因是這裏工作開心!」
傑出工程師親談感受
2011年透過見習行政人員計劃加入中華煤氣的陳子立(Jasper),經過七年的努力,現已晉升為安全及風險管理工程師,最近更獲公司挑選加入「年青領袖+培育計劃」,為未來邁向更高的管理崗位作好準備。
Jasper表示,自入職以來,獲公司安排許多跨地區交流機會,例如曾派駐內蒙古實習半年,負責支援項目,亦經常到山西、蘇州、南京和上海等地,協助內地的化工廠房在安全、風險評估和環保方面的工作。此外,他曾到過馬來西亞、台灣和韓國等地進行學術交流,當中在台灣和韓國的考察經驗令他印象深刻。
「在香港做安全培訓,多從書本或理論層面入手,但在台灣和韓國則是通過體感訓練,加強學員對知識吸收的深度和強度。有一次,我到某公司參觀時,他們把我吊高後突然墜下,目的是讓我體驗在地盤工作時沒佩戴安全帶的感受。那一刻的恐懼感,現在仍然記得!」Jasper表示,透過考察可啟發他運用新思維和角度優化工作。
對於未來事業發展,Jasper感謝公司給他發展的機會,透過往內地工作累積經驗,令他不僅在晉升上有優勢,亦有助他更加了解內地的工程標準,以助他構思用不同方法減少中港兩地的差異,進一步提升兩地的工程安全意識。
紅褲仔出身邁向專業路
「我加入煤氣公司已經十二年,當年會考後升學無門,前路茫茫。有幸當時能夠加入公司成為網絡技工學徒,學習一門專業技能,獲取專業資格。經過多年學習及工作後,現在成為Network Supervisor Trainee「見習網絡工程監督發展計劃」成員,可以吸收更多不同層面的專業知識、工程技術以至提升個人閱歷,對我未來發展有很大幫助!」霍慶雲在煤氣公司的成長故事,正好反映社會發展需要不同的人才、行行出狀元的道理。
回想當初加入公司當學徒,學習如何接駁地底喉管及緊急維修時,慶雲坦言不適應,因為工作地點在戶外,加上需要體力勞動,起初並不習慣。幸好公司不斷研發和改良一系列作業器材,例如研發了電動運泥車,減少員工工作時的體能需求及提高工作效率,加上前輩樂意分享工作上的知識和心得,令他很快適應工作的要求,也愈來愈喜歡這份工作。對於未來發展,慶雲充滿憧憬,期望完成為期兩年的「見習網絡工程監督發展計劃」後,可朝着工程監督的管理職位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