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星級情報
由即日起至2025年3月16日期間,中電鐘樓文化館推出「光‧感發現——燈光下的城市」主題活動,與公眾分享電力點亮城市的不同故事。
中電鐘樓文化館 分享城市一點光

中電鐘樓文化館(下稱「文化館」)於今個冬日推出「光•感發現——燈光下的城市」主題展覽活動,邀請市民及旅客到訪,透過霓虹裝置展覽、體驗活動、互動遊戲及專訪短片,讓大家探索城市中不同燈光背後的故事,感受電力、燈光及文化傳承的連繫。

 

由即日至2025年3月16日,文化館內增設三組霓虹裝置作期間限定展覽,不僅還原了歷史店舖的舊霓虹燈招牌,並引入現代視覺藝術手法,混合使用回收循環再用及新製作的霓虹光管設計霓虹裝置,演繹霓虹的美學及文化價值,展現傳統霓虹技術的傳承及創新,與文化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符。三組霓虹裝置包括:

 

生活動力——港式冰室是中西文化結合的代表,文化館展出的「冰廳」招牌,以傳統霓虹技術製作而成,原為一面於九龍太子的冰廳招牌。冰廳結業後,東主將之贈送給招牌保育平台,是次展覽讓公眾可近距離欣賞這個招牌的歷史價值及霓虹工藝的細緻。同場亦展出由香港製造的舊式霓虹燈變壓器,縱使經歷數十載,仍然運作良好。

 

「樂」在彌敦——1970年代,位於佐敦彌敦道一幢大廈外牆的霓虹燈招牌,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霓虹燈招牌。文化館參照這個霓虹招牌安裝方法,以新舊霓虹燈管拼湊的方法,用二十六支循環再用的紅色霓虹光管以不同角度並列排放為背景,在前方設置一個新製作的「樂」字,重現招牌當年的輝煌,同時宣揚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訊息。展覽期間適逢新年節慶,參觀者更可在「樂」在彌敦展品前打卡,寓意歡樂迎新年。

 

看得到的電力——文化館正門「中華電力」的書法字是鐘樓的標記。霓虹設計師及工匠透過嶄新安裝技術,將書法字製作成霓虹字體,安裝在立體方塊狀的展示架內,觀眾可從不同角度欣賞霓虹裝置的美態,同時展示了傳統霓虹行業的技術能與時並進,透過創新思維將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除了霓虹展覽,文化館同時推出全新的「漫步加山」導賞團,帶領參加者漫遊文化館旁的加多利山,讓他們了解這個「花園城市」一帶環境、山上房屋的建築特色及風格,以及多樣化的植物等。公眾可於文化館網頁(www.clpulse.com)了解更多導賞團及工作坊的時間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