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於過去一年深受社會事件、新冠肺炎及經濟下滑等三大創傷性打擊。有團體調查發現,港人的快樂指數由去年六點三九降至今年的五點六五,並有近兩成受訪者的焦慮或抑鬱程度達中等以上;團體指,雖然社會運動已稍微緩和,但有關事件仍對青少年構成頗大的負面影響,建議政府及教育界可增強對教師的培訓,協助學生建立正面思維。
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與心理健康會早前合作,在今年五月至六月收集逾一千二百位市民的回覆,以問卷調查形式,研究上述事件對社會及個人產生的負面影響及心理困擾。調查發現,以十分為滿分,在三大創傷性打擊中,社會事件對港人的負面影響程度最高,達五點八二分,負面影響為中上水平;其次則是新冠肺炎及經濟下滑,分別是五點六八分及四點三九。調查又發現,受訪者的焦慮或抑鬱程度的平均達三點八一及四點零三,逾兩成受訪者的分數更達中度以上,即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影響程度最高感到中等程度以上的焦慮或抑鬱。
臨牀心理學家鄭健榮表示,市民對事件的心理預期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影響,如過去十多年市民面對經濟下滑已屢見不鮮,故是次經濟衰退的負面心理影響較少;而二○○三年經歷沙士肆虐,又使市民對新冠肺炎有一定的心理預防。由於過去一年的社會事件未曾在香港歷史出現,市民對事件的不確定性及相關的負面情緒容易較嚴重。
圖片來源:網絡
他又指,教師的角色能直接影響眾多學生,建議政府及教育界可就增強教師培訓作商討,協助學生建立理性且正面的思維。他強調輔導者會保持中立態度,望引導學生以不同角度分析事件,協助青年人走出現時社會困局。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