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常常玩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人,容易只看到其他人拍下的美食和旅遊照,進而出現「花越多、存越少」的「可見性偏差」行為,如果不加以改善,加上儲蓄觀念的改變,便會容易陷入存錢難的窘境。
根據BBC和Los Angeles Times報導,美國在2018年,個人儲蓄率大約在7%左右,創下自經濟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以來的歷史新低,雖然很多人可能解釋為物價上漲、寬鬆的信貸政策更加容易造成支出等,但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與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一項合作研究中表示,現代人的儲蓄率下降,主要跟瀏覽社交網站時產生的「可見性偏見」有關。
相機先吃是近年趨勢(網上圖片)
研究顯示,科技進步讓人們更容易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關注朋友,但相對於了解對方的非消費生活,人們最常關注朋友在各大景點的照片和誘人的美食照等,加上每當看到他人消費時,大家第一時間的想法是自己「應該買一下」,而並非在意戶口內的存款,從而經常在月尾看見餘額時感到心痛不已。
加州大學教授大衛(David Hirshleifer)就表示,很多人認為沒有參加奢華派對、搭豪華遊艇就是省錢,但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因為派對和遊艇都不是朋友們的真實生活,例如一名在現實中喝平價咖啡、穿平價服飾的朋友,在社交網站上可能只分享吃昂貴餐廳、出外旅遊的貼文,但往往他的奢侈行為都會烙印在關注者的記憶中。
分享旅行照片是不少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網上圖片)
多倫多大學商學院教授韓兵(Bing Han)也點出,每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消費貼文時,往往會吸引關注的朋友們學習和模仿,進而影響他們本身。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傳播學助理教授史蒂芬(Stephane Couture)也說,「如果我們周遭的人都在消費,我們就會更傾向去消費。通常社交媒體都會加強這些趨勢」。
對此,大衛建議,如果想要改善自己過度消費的行為,下次不妨觀察朋友私底下的節儉行為,例如對方可能一台車開了15年等,盡量讓自己的想法符合現實。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小學工友/校工 (合約) |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 28 Jul 2025 | |
校務處文員 (合約) |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 28 Jul 2025 | |
教學助理/校牧 (SEN及宗教活動) (合約) |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 28 Jul 2025 | |
學校行政主任 (合約) |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 28 Jul 2025 | |
駐站清潔員 | - | 28 Jul 2025 |
月台清潔員 | - | 28 Jul 2025 | |
食品加工工人(凍肉) 3名 - (空缺編號: 43430) | MC Aliments (Hong Kong) Limited 巧心思食品有限公司 | 28 Jul 2025 | |
行政助理 | Joy Well Ltd | 28 Jul 2025 | |
兼職教學助理 | Joy Well Ltd | 28 Jul 2025 | |
助理行政主任 | Joy Well Ltd | 28 Jul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