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盛極一時的卡拉OK(內地稱KTV),曾是民眾主要娛樂活動之一。不過,隨著時代改變,內地的卡拉OK市場不斷萎縮,有統計顯示,在過去9年,已登記的KTV減少了7萬家,仍在營業的不足5萬家,且數目尚在下跌中。
據《澎湃新聞》報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內地KTV品牌先後崛起,錢櫃、K歌之王、純K、溫莎、唱吧、魅KTV、星聚會等大大小小的KTV,進駐城市各大核心商圈。年輕人需要排隊等入場,消費旺盛,成為KTV業的黃金時代,門店數量一度突破12萬家。
不過,物極必反。報道說,今年春節開工後,位於北京國貿地段的KTV「純K」,整整5層樓KTV包廂全部是空房,工作人員承認,生意一年不如一年。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自2015年至今,9年時間KTV減少了7萬多家。由最高峰的12萬家,減至不足5萬家。
疫後消費力變保守
報道表示,以往假期,時間充裕的年輕人們會到KTV娛樂休閒、社交聚會。但剛剛過去的農曆新年長假,各大KTV都沒迎來想像中的消費高峰,生意還不如去年「十一」期間,甚至遜於疫情期間。去年很多人擔心回老家過年返京時會被隔離,乾脆就地過年,令很多人去KTV唱歌,大約能到7成滿座,而今年春節出遊或返鄉的人較多,生意就更差了。
客流較少外,消費力也變得很保守。過去在KTV那種「紙醉金迷、揮金如土」的富人娛樂方式,富二代一晚消費數十萬甚至百萬元的新聞屢見不鮮,現在消費力減弱很多。
據《央視》疫情期間發佈的消息顯示,2020年疫情期間,內地KTV客流量下降70%至80%,不少門店倒閉。現時大型KTV約有一半包廂空著。以前一晚營業額可達60至70萬元人民幣,現在連10萬元都不夠。
改走小店精品化省投資成本
業界為招徠客人,紛紛推出增加餐點花樣、與音樂節慶聯動、找藝人聯名、包廂套餐與優惠等活動,但生意仍無起色,反而增加了成本。
報道說,疫情後加上行業競爭,小品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市場更多集中到頭部連鎖品牌。業內都選擇做一些小店和開放加盟,而且投資的成本,由傳統KTV上千萬元,到現在減半或甚至只有2、3成,改走精品化。
總之,KTV行業雖然一直被外界唱衰,倒閉也在真實上演,但眼下不太會消失,只是掙錢的難度無疑將會越來越大。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