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類壽命增加,日常開支也更昂貴,令不少人認為60多歲退休已成不切實際的事。據BBC引述專家指出,世界正面臨全球性「退休危機」,65歲退休成為奢望,甚至有專家呼籲將退休時間延遲到75歲。英國卡迪夫城大學金融學副教授Chris Parry就認為,「75歲是新的65歲」。
勞動人口流出將大於流入
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行政總裁Larry Fink於今年3月在致投資者信件中亦警告,隨着全球預期壽命增長、社會安全網崩潰及生活成本飆升,65歲退休對許多人、甚至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能。Fink又表示,「退休是一個比30年前難得多的話題,而在30年後,這將是一個更難的命題」。
報道指出,2000年至2019年間,全球預期壽命從67歲延長到73歲;到2050年,聯合國預計全球每6個人中就有1人將達到或超過65歲。隨着人口老化加劇,許多國家很快就會出現勞動市場人口流出大於流入的情況:而英國可能在2029年達到這一點、巴西為2035年、印度為2048年,美國則為2053年。
退休年紀未隨環境而改變
然而,退休年紀並未隨現代環境而改變,政府津貼亦不是為80至90年代出生人士而設計,而且未曾更新過。目前許多政府計劃仍使用60多歲作為退休標準,例如香港的長者生活津貼亦以65歲為標準,生果金門檻則為70歲;美國聯邦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目前適用於65歲及以上成年人,而美國人在67歲時才有資格領取全額社會保障福利。
值得留意的是,在20世紀中期,相關社福條例頒布時,人類的預期壽命比現在要短得多,例如英國男性預期壽命為66歲、女性為71歲。部份政府則已經關注到退休年齡的問題,其中英國的退休金年齡到2044年後可能會上升到68歲。
60多歲退休是「簡單粗暴判斷」
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Gal Wettstein認為,60多歲的退休年齡是一個「簡單粗暴的判斷」,目的是讓人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退出勞動力市場,但現在人們壽命變得更長了,中老年也變得更加健康,「如今有不少在80歲左右的老人依然非常健康活躍,無論是身體還是思維」。
很多退休員工未有足夠儲蓄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很多退休員工並沒有足夠的個人儲蓄作為後盾。在通脹的經濟環境下,生活費用不斷上漲,除政府提供的退休福利之外,許多人會對退休儲蓄進行投資,但仍難以為繼。同時,能讓年輕人在日後擁有財務緩衝的世代也成過去式,人口與健康教授Rebecca Sear表示,過去資源通常是代代相傳;但現在資源的傳承方向出現逆轉,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財富從父母一代流向祖父母一代。
在貝萊德的Fink看來,要想在現代社會安享晚年,就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更積極地投資,並且工作到65歲以後。
港人需儲蓄760萬才夠退休
美國保險公司Northwestern Mutual去年6月數據顯示,美國勞動者認為至少要130萬美元(約1,018萬港元)的儲蓄才可以安心退休,惟該目標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在60幾歲達到。因此,為有足夠的儲蓄退休,全球許多勞動者在65歲後依然堅守崗位。
至於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去年9月進行一項退休調查結果則顯示,現今香港年輕人更早開始規劃退休,約37歲便開始儲備退休金,預期退休年齡約61歲。調查顯示,受訪者平均預計需要760萬港元才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意味香港市民要在24年內賺取760萬港元,平均每年儲蓄31.6萬港元。至於高收入的受訪者估計所需金額更高,預料需達1,008.8萬港元。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