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聯招學生為入八大「爭崩頭」,但原來同時有不少人輕易捨棄得之不易的就讀機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早前更新八大學生退學人數,上學年總共有近一千三百名全日制學士學生退學,佔整體人數約百分之一點五,數字和百分比均屬〇九學年以來最高。有升學輔導顧問認為,學生退學原因多元,或與在中學時未了解學科實際教學內容,與期望出現落差有關。
教資會每年均會統計對上一個學年大學學生人數詳情,早前更新一七/一八學年數字(見表一),單以人數計,中文大學、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均有超逾二百人退學,前者更高達二百五十五人。若以整體學士生人數比較,嶺南大學和教育大學退學百分比最高,均接近百分之二。
圖片來源:網絡
整體而言,去年八大共有一千二百八十二名全日制學士生退學,佔整體學生人數的百分之一點五三,不論人數還是百分比,均是九年以來最高。翻查教資會資料(見表二),自推行「三三四」學制的一二/一三學年起,八大學士生人數大幅增加約一萬八千人,之後學生總人數也呈按年上升趨勢,而退學人數也於該年起增加至約千人。
多所大學回覆指,學生終止學業的原因不一,多是出於個人考慮,例如轉讀海外院校、重考中學文憑試,或者涉及財政、健康、家庭等原因,因此退學率每年均有差異。其中城市大學表示,正考慮退學的學生可向大學求助,教學人員發現有學生需要支援時,會鼓勵他們接受大學提供的專業個人心理輔導和學業輔導,或在取得有關學生同意後,轉介他們接受相關服務;校方亦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財政支援。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大學生退學有上升趨勢,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認為,原因可能是學生對學科內容的期望與現實出現落差。「他們在中學時未了解學科的實際教學內容,導致他們在升上大學後未能配合學科相關需要。」他續指,現時不少學生因成績不夠而選擇理科、工程學科等「水泡科」,「但他們對該科目未必有興趣,令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引致退學。」
針對這類情況,吳寶城認為中學可提供更多學科內容相關資訊予學生,多鼓勵學生參與大學體驗式上課活動,以了解自己真正意向。大學方面也可為有需要學生提供更多支援,如增設類似中學班主任的計畫,引導學生成長,同時增設前景探索的活動。「令同學找回人生目標,並提供更多情緒支援,主動接觸邊緣學生,嘗試先解決他們的困擾。」
吳寶城亦提醒,大學生退學除了浪費金錢外,更有機會影響他們將來進修和工作,「將來無論是進修或工作,面試時亦有機會被問起退學原因,假如答案未如理想,影響會很大。」建議大學生作退學決定前要三思,避免引起不成熟觀感。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