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每日載客量三百多萬人次,但外判清潔工未列入最新兩輪防疫抗疫基金資助範圍。
第五波疫情自一月初爆發,政府雖於短短兩星期內連續公布第五及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希望於農曆新年前穩定民心,可是涉款逾三百億元、受惠人數近八十萬人的救市大計仍出現援助不均,其中參與抗疫最前綫,每日守護港鐵、巴士等公共交通及醫院的外判清潔工,卻未能像政府合約承辦商、或私人樓宇的清潔工申請到為期五個月、合共一萬元津貼;另外這兩輪基金雖提及食物製造廠,卻僅限在美食廣場經營的一千七百家,其餘售賣小食的九千多家卻未受惠;亦有港澳船員長期被逼停職留薪,苦苦等待支援;運動教練即使獲得補助,卻非人人有份,他們都疑問,「為何被政府遺忘?」
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下,政府合約承辦商、私人樓宇和工商物業的前綫清潔工等可申請一萬元津貼,但同屬高風險的港鐵、巴士等公共交通清潔工,以及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前綫清潔工卻被拒門外,本報訪問多名工友,他們對被遺忘感到不滿,特別是只獲最低工資的港鐵外判清潔工更感泄氣,無奈生活逼人,只能每日冒險上班。
在屯馬綫當兼職清潔工的藝術家程展緯指,工友領最低工資每月不足八千元,每日上班只獲發一個口罩,沒有防護衣,上月中恆安站爆疫導致「一個人返工卻要頂三個人的工作」。本月初疫情最嚴峻時,紅磡站中更只餘四人上班,卻做二十人的工作,早更亦試過一半工友上班,要五個人做十人工作,個別細站更經常一個工友一腳踢,情況極不理想。
紅磡站四人返工 做20人工作
程展緯現時駐守大圍站,負責清潔廁所,最擔心換垃圾袋時,細菌病毒「隨着陣氣谷上來受感染」。上月底他收集二百名屯馬綫及東鐵工友的簽名遞交運房局及勞福局,希望工友被列入資助範圍,坦言這一萬元是對他們默默工作的鼓勵,最失望是工友活生生被遺忘,令他有揭露問題卻無法解決的無力感。
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總幹事杜振豪亦指,港鐵每日載客量三百多萬人次,旗下外判清潔工每天接觸無數乘客及處理垃圾,屬高風險群組,卻未被列入防疫抗疫基金,難明當中邏輯。有公立醫院外判清潔工指,近月不少工友因擔心染疫離職,新人欠經驗影響效率,若獲資助將購買保健食品,以求繼續開工。有派駐巴士站的外判工指,巴士乘客流量大,但疫下兩年仍有人遺留口罩及用過的紙巾,每日開工都擔心染疫。
至於四千多名回收業前綫員工亦不列入資助,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指,工友每日接觸回收物料面對高風險,近日常被工友追問「點解政府忽視我哋」。現時業界要自備快速測試包予員工,增加開支,希望當局協助。
回收業逾4000工友被「忽視」
至於受僱於物管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的清潔工和保安員,雖符合「防疫抗疫基金」下的「物管支援計畫」申請資格,但勞聯副主席譚金蓮指,該計畫曾於二○年推出,須經僱主申請及發放,有工友曾稱只簽收數百元,更有工友指僅部分員工獲發款項,懷疑公司中飽私囊,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港澳客船停駛兩年 工友停職留薪等復工
疫下航空及陸路運輸受阻,水上運輸支撐着本港約九成的貨運量,惟船務工友卻屢屢受忽視。商船高級船員協會檢查員林偉康表示,現時約三百多港人在遠洋船打工,部分人因本港「熔斷機制」或着陸國家的政策,導致合約期滿後幾經波折才可返港,慶幸跨國船多由國際企業營運,滯留期間的福利亦受到保障;在港的船員則相較慘淡,特別是行駛來往港澳客船的船員,船隻已全面停駛近兩年,有工友被停職留薪,無奈因牌照問題不能轉到其他航綫工作,只能等候疫情消散後復工。
林解釋,疫情前約有六百至七百位船員為港澳客船服務,惟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加上疫情嚴重,有關公司兩度裁員,亦有年長船員退休,其他船員被停職留薪,或改為兼職形式,僅需於保養船隻的日子上班,收入大減。他提到,抗疫基金僅發放支援給船東,而非前綫船員,而船員註冊的「內航牌」僅供港澳兩地使用,無法兼任來往其他地區的船隻的船員幫補生計,不少船員因擔心疫情過後航綫未必復航而選擇轉行。
1.1萬食物廠牌持牌人 料僅1700人受惠
防疫抗疫基金向飲食業提供支援,包括向商場內美食廣場的食物製造廠持牌人發放資助。政府在首輪基金向持「食廠牌」的持牌人資助八萬元後,其後不再支援,第五、第六輪基金雖提及食物製造廠,卻僅限於美食廣場經營,全港近一萬一千位食廠牌持牌人中,預計只有一千七百人受惠,業界感到不解。
小店生意跌五成
有經營外賣腸粉店的女店東慨歎,該店客人多為上班族,但不少公司實行在家工作,加上很多食肆推出外賣優惠,令生意下跌近五成,不少同行撐不住倒閉。她苦笑說,不論外賣、堂食的食店都少人光顧,「但為何部分人有補助、部分卻沒有?」她望政府可擴闊補助範圍,令小店受惠。
食肆生意欠佳,為食肆供應食品的工廠亦受打擊,製造魚蛋等小食的九記食品廠商業拓展經理李小姐稱,過去客源主要為火鍋店和小食檔,惟疫情改變市民飲食習慣,大眾不願在街脫口罩進食,加上少了喜歡嘗試地道美食的遊客,多個合作商戶結業或停業,「整體銷售額跌五成多,今波疫情再下跌一成半」。她提到,以往一周六天半生產食品,現已減至四天半,但未有減薪,剩餘兩天安排員工清潔和整理工作。
她坦言,政府一方面強調推行「工業4.0」、支持工業發展,卻在抗疫基金忽略香港少有的工業——食品製造廠,做法矛盾,希望政府為業界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未註冊教練被拒門外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體育處所及康文署轄下設施即時關閉,連帶體育教練生計亦受影響,政府的第五及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雖為體育處所提供十萬元資助,又為一萬三千名註冊體育教練發放一萬五千元資助,但有私人體育教練指不少同業未有註冊,未能受惠。
資深籃球教練劉嘉豪指,政府僅補助已獲體育總會註冊的教練,惟不少教練並無向總會註冊,不少新興運動亦無總會,相關教練便無法申請。而且,近年籃球總會因疫情甚少開設教練課程,不少新教練無法領取津貼,並估計長期停課下不會有新人入行。
香港滾軸溜冰學校總教練蔡家齊今年初在九龍灣開業,一星期後遇上爆疫停課至今,每月要付三十萬元租金,他申請了這兩輪的「體育處所」資助,預計獲批十五萬元,但指僅夠交半個月租,形容只是延遲死亡。他指,最初兩個月要支付七名教練及兩名文員等共十七萬元支出,近日有教練離職,雖亦獲業主減租,但仍要月付六位數字管理費。
蔡家齊指,現時僅周六及周日開業,售賣溜冰用品,若下月中無法復業,將連兩名文員都無力聘用,更頭痛是簽約六年,未來的路不知怎樣行下去。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