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審計署最新統計,登記露宿者人數由2013年3月底的595人,升至今年3月底的1564人,升幅達到1.6倍,當中11%屬於再度露宿,有機構估計本港實際露宿者可能超過2,000人,新增無家者不乏短期失業青年人或疫情回流本港的人士,促請政府提供友善政策,可推動改善巿容之餘,亦可令無家者獲得適切支援。
本港露宿者流落在多個不同地區,社協幹事吳衞東指西九龍佔比最大,達到64%,當中有超過一半無家者未有申領綜援,估計現時至少有2,000名無家者流落街頭,較審計署登記數字至少高出四分之一以上,他指新增的人數之中,不少受疫情影響的短期失業基層,本身租住在劏房或板間房內,從事飲食、貨倉、運輸物流、清潔及地盤等工作,當失業後無法再負擔租金而被迫露宿街頭,年紀最輕年僅20多歲,中位數約為50歲左右。
中港兩地明年1月8日後逐步通關,吳衞東指或有助基層重操故業,回到熟悉的崗位工作脫離流浪街頭的生活,但他關注「有啲食肆捱咗3年好傷,好多無家者都係廚部散工,會唔會無咁快請晒佢哋;我哋有向賓館簽約買宿位,向無家者提供瓦遮頭,但首批宿位今年7月到期,自由行一通關,有可能租金急升或直情唔租畀你,好多嘢都係未知之數。」他稱目前靠由社協召集由前無家者組成義工隊,向有需要人士提供物資或食物支援,每月至少出動4至8次,上月冬至、聖誕等日子,便由義工到場提供口罩、冬衣、罐頭等物品,未來會再向善心人士籌集有需要物品,讓無家者在新一年安然度過寒冬。
他指出,單靠非政府組織支援並不足夠,長遠需要政府支援,例如台北會為無家者提供免費治牙患服務,又提供政府指定收納袋,白天寄在指定公園,晚上領回,方便集中管理,萬一被人偷走,亦可視為政府公物追究;美國紐約向無家者提供宿舍,並有醫護人員駐場,他認為有關做法不但及早助無家者脫離露宿生活,更有助善巿容,促請政府長遠仿效。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