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目的是推動大眾對預防自殺的意識和行動。剛好9月份是開學月,剛開學一星期已見很多學童表達上學遇到的社交問題、焦慮和抗拒上學。香港學童壓力一向偏高,近日有調查報告顯示,有兩成學童有中度至嚴重抑鬱及焦慮症狀,而每年開學頭兩個月和考試周期,都是學童自殺高峰期。另一方面,亦有調查顯示,過去一年香港自殺死亡人數是十年來最高,自殺率為14.55%,六十歲以上長者更是高危群組。而近年經濟不景,打工仔面對被裁員,自僱或營商人士則面對生意下滑,市道氣氛負面,亦增加患情緒病及自殺比率。
自殺成因:自殺問題往往與情緒病有關,尤其是抑鬱症,包括輕性抑鬱症、重性抑鬱症及燥鬱症。其次是焦慮症、驚恐症。有些人以為焦慮症患者害怕死亡,不會自殺,但臨床上有不少焦慮症患者同時患有抑鬱症,當他們焦慮和抑鬱情況持續,日常生活受到困擾,都可能萌生尋死的念頭。除此之外,重性精神病患者,即指一些會出現幻覺、妄想徵狀的人士,如思覺失調的個案,都有可能受到幻覺或妄想想法等影響,出現自殘或自殺。部份人的情緒問題可能是受某些短暫的壓力困擾,如婚姻、財務、工作等問題,當壓力過後,情緒便回復正常,此情況屬於適應障礙。不過,對兒童及青少年而言,他們未必懂得處理日常壓力,當壓力和負面情緒累積,便形成長期的抑鬱情緒,以致慢慢走進自殺的一步。
預防自殺自救方法:自殺可以自我預防嗎?當然可以! 除了及早治療情緒病無疑是首要關鍵。對於嚴重抑鬱症或精神病患者,他們會難以控制腦海的負面思想和自殺念頭,每當有自殺念頭出現,是一個很大的警號,除了要提醒自己立即求助,還要立即反問自己較理性的問題,如:「我值得為這件事而死嗎?」、「我希望身邊愛我的人因為我自殺而很傷心嗎?」自殺念頭通常持續出現一段時間,患者期間會發生內心交戰,例如:「我自殺後別人會如何看我?」、「我的家人會怎樣?」、「我死了往哪裏?」、「死亡痛苦嗎?」、「如果我自殺不成功,又會怎麼辦?」等,其實這些都是生存的理由,有自殺風險者應尋找生存理由,有助於自殺念頭出現時,作危機處理。
預防自殺也要從正向心理學入手,建立更正面的人生觀及自我概念,方法如下:
1.接受自己:有負面情緒不用隱藏,也不要強迫自己笑面迎人,接受自己有正面及負面的情緒。
2.情緒管理:當有害怕、憤怒或任何負面情緒時,可找人傾訴或自我調節想法。
3.生涯規劃:自我認識探索,找到自己的強項和優點,例如仁慈的心、領導能力、審美眼光、創意等,而不只是學業成績或特別的技能。
透過心理評估和治療,臨床心理學家會對有自殺念頭的求助個案作出深入的分析,了解他們的自殺風險、想自殺的原因、他們生存的意義、風險因素及保護因素等,從而透過心理治療及輔導技巧「對症下藥」。下一期會講解如何及早識別自殺先兆和自殺危機處理。
撰文:趙思雅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現任思健心理諮詢中心總監,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會員及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協會前榮譽秘書。
Posted on 06 Sep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