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突破時刻

給情緒一點空間

面對社會大事,很多人為事件或對不同人士感到憤怒,甚至激動,又或遭人批評為激進。你可以嘗試騰出空間,沉澱一下情緒。

 

 

所謂沉澱,就是問問自己究竟「為甚麼不開心」。很多時,當中的情感都是憂慮(可能是對香港前景),或失望(對政府、警方或示威者)。你又可能感到迷惘:

 

1.可能你覺得部分人的行動,令你很不憤;

2.可能不清楚自己應該站甚麼立場,各有各好,或對事件不太清楚;

3.可能因為自己中立,而被人批評維穩、無主見,或沒話題可言;

4.可能沒有直接參與,而感到內疚自責。

 

 

無論如何,首要是問問自己的感受;進一步,問問自己有甚麼價值觀被動搖或衝擊。而且,了解自己最近是否受了其他壓力,而變得負面和敏感。 內心的害怕可能包括平常的言談,甚至穿甚麼衣服(顏色)。其實,一切都是自信問題,對自己要有信心。如果擔憂,可選擇比較中性的顏色。另外,當你對前景感到絕望時,可否設想從「擁有一切」和「失去一切」之間,即0至1之間,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例如0.1、0.001、0.0012等。有部分人士可能受事件影響,引發起過去的傷害。例如,過去長期受父母壓逼的人,可能今次事件會引起他們對「壓逼」感到極度反應。這時間,你可能需要向專業心理人員求助,處理深層的情緒。

 

 

衝擊價值觀

可能你說不清楚自己的價值觀。簡單而言,問問自己想香港變成怎樣?自己的生活怎麼樣?社會上有甚麼令你最關心的需求?你就比較容易發現自己的核心價值了。對於道德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道德論調有很多,其中一個是「憑良心」。每個人的性格、成長和教育背景不同,種種會影響你的良心判斷。所以良心判斷,就是你想自己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可能是守規公民、公義追求者、和平使者等,都不難比較誰更好。

 

 

你會發現最近的確難有空間,說的是心靈空間。如何迴避資訊呢?可以提醒自己局限每日某一段時間,才閱讀這些資訊,可能是一日只讀一兩次。盡量維持自己平日的生活節奏和習慣,多休息多運動。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08 Oct 2019.

Tag cloud:

情緒 空間 沉澱 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