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突破時刻

記錄夢境的空間

基本上,人類可以控制自己大部分的思想和行動,卻不能控制其中一種,就是做夢。我們不但不能控制何時做夢,更沒法控制做夢的內容。很多時候,內容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在睡眠時,身體得到放鬆和休息,但大腦仍然工作,整理白天接收的各種雜亂無章的訊息,重新處理、整合、優化。當我們為白天發生的事情去記錄和思考,也更應該騰出空間去了解這夜間「另類活動」,沉澱更深層思想世界。難怪佛洛依德說夢是「進入潛意識的黃金大道」,認為夢是潛意識的活動,更可以是對自己說出不敢說、不想說的悄悄話。

 

 

我曾接受過心理分析(即躺在沙發上讓心理分析師分析那種),有段時間特別留意自己的夢,並記錄下來,加以反省。聽起來好像不易,但經過操練,便可實行。以下是一些心得:

 

1.醒覺和記錄夢境不是生活的日常,必須鍛煉成為一種習慣,嘗試天天去做,像洗面刷牙。

 

2.夢境像肥皂泡,出現過後就易被忘卻,要在睡醒時或午夜夢迴後,在五至十分鐘內記錄。最好在牀前放一本記事簿。

 

3.我們記憶夢的方式不一定依從夢境故事的次序,相反是非常零碎的。不用擔心,儘管記下你記得的東西,印象、感受、人物、對話或片段也好,日後有時間再整理,目的是建立一種習慣。

 

4.初時你或會問:記下這些零碎的東西有何用?經歷一個過程,你會對夢境愈來愈深刻,甚至過一段時間,會發現夢與夢境之間可能有連繫。

 

5.解夢是:問問自己在夢中的感受。夢中的角色多數有一個代表你自己,究竟說明甚麼?夢中發生的事與生活和過去經歷有甚麼關係? 

 

6.最後,每星期抽一點時間,回看夢的記錄,問自己:為何我潛意識要做這個夢?當中反映怎樣的心情和心態,又有甚麼我日常不敢面對、不敢正視的事,要透過夢去說出來的呢?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05 Nov 2019.

Tag cloud:

夢境 心理分析 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