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人類文明上認為是上帝創造這個世界。直至有些人想通了,認為這個世界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人類創造的──進一步來說,其實有很多個世界(Worlds),所以《自主學習》(Worlds in Creation)作者丹尼爾格林伯格(Daniel Greenberg),把書名取為「創造中的許多世界」。
在書中,丹尼爾格林伯格新創了一個字「模構」(Modor),他認為「模構」就是每個人的宇宙。有了「模構」,可以把一切處理現實的方法和現實的模式,以及其發生過程,包括一個人在感性上和理性上如何生活,如何與環境互動,如何處理所有接收到的資訊,如何有意無意地解讀世界。簡單來說,有了「模構」,才能進行有效的生活。
從被動學習模式,到能夠掌握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飽受煎熬。因為很多事情和細項沒有明確答案,必須透過自主積極的學習,自己去尋找資源、資料,然後獲得自己想要的,朝着那個方向前進。沒有人會給你很明確的細節,告訴你怎麼做,只有自己積極自主,透過研究過程,才能找到答案,才能解決問題。
由於在無形和有形的社會壓力下,生活一旦有了附帶條件,不論大人或小孩,便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與做法。外在行為與內在自我之間,便產生了為了適應生存而必須有的距離。在壓力之下,人們的內在模構仍在不斷創造,不斷改變,但是表現在外的言行,卻是隨俗從眾的那一套。這種現象,自古皆然。壓力愈大,愈不容易看到人們內在豐富的自我。
自主學習,可以讓孩子們的強大內在創造力,最終能夠釋放出來。學校只要多給孩子自由的時間空間,就是好的教育了。我們必須經由自我的創造與環境的互動,才能建構真實的主體經驗。
我們有能力把自己視為主動創造者,可以從主體經驗中超越社會環境所加諸的限制。結語,仍然是龍應台那一句:「日子怎麼過,就是文化。」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