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協會早前曾在這裏討論有關粵港澳大灣區人力資源的課題,期間發現讀者群中有不少「港漂」對於在香港工作、生活及就業而涉及人力資源的題目極感興趣。因此,本協會將在未來幾期分享有關這個題目,包括文化、飲食、就業及僱傭方面等。
「港漂」,為「香港」與「漂泊」的混合詞,是一個沒有官方定義的用語,指從中國內地到香港留學、就業或居留但未獲得香港居留權的群體,一般擁有高學歷或專業技術。
前世
「港漂」的歷史可追溯於1998年,香港賽馬會以港幣一億元資助首批數十名內地高考生赴港升讀高等教育學位課程。自2003年起,政府推行包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在內的多項人才引進政策;更由2008年起為高校就讀的內地生提供無門檻留港一年的優惠條件,即「iang」(非本地生畢業留港 / 回港就業安排)簽證,使「港漂」人數持續增加。
今生
由於近年香港勞動人口不足以配合經濟復甦,政府於2023年推出多項「搶人才」策略。例如在2023年1月1日起,「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取消年度配額,以吸引更多世界級優才來港。此外,優才計劃的審批時間亦縮短至六至九個月,並取消赴港面試環節,首次逗留期限從兩年變為三年,人才清單更是從十三項擴至五十一項。這一群「新動力」甚受香港企業歡迎,很多招聘活動開始對焦他們,包括於「港漂圈」作出招聘廣告及參加在今年3月於亞洲博覽館以「港漂」為招募對象而舉行的招聘會。
然而,「港漂」需要適應香港的生活方式,融入香港的社會環境。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及入境事務處 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的統計數字》報告,在2018年和2023年第二季,表示適應香港生活有困難的受訪者的比例分別是59.8%和61.2%。而在2023年第二季的受訪者中,最大困難是居住環境(49.8%)、工作(39.7%)和語言(35.7%)。本協會希望能探討「港漂」人士感興趣的話題,尤其關於人力資源範疇方面,讓他們作爲參考,使他們更快地融入香港,為香港注入長遠發展所需的「生力軍」。
撰文:蔣世源博士
擁有商業管理博士及法律碩士學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超過二十年,現為康業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香港人才管理協會上任會長、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咨詢委員會委員、勞工顧問委員會轄下就業輔導委員會委員、僱員再培訓局轄下物業管理及保安業行業諮詢網絡委員、培訓專業學會義務司庫、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學會會員、認可國際管理會計師、香港仲裁師學會資深會員及土地審裁處調解小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