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不會比死人
常言道,不好比較,人比人比死人。試問歷世歷代,有誰不比較?又為何那麼多比賽?比賽不就是比較嗎?
不比較這回事是騙人的。不比較,我們怎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沒參考(reference)。比較即是一種參考。
嬰兒眼中的第一個參考是自己的母親。嬰兒會想,面前的龐然大物是誰?原來是自己的母親。為何母親會有奶供應給我?她會行會走,我卻是一團飯,甚麼都做不了?因此,嬰孩開始想模仿,因為適者生存。之後嬰孩開始注意有父親這個人物出現,他又有他的「特異功能」。小孩子在成長中便學習和參考,別人的一舉一動。
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主要思想由人的「自卑感」開始,自卑是由比較產生出來的產物。自卑出自比較,因為看見自己的不足,就想去完善和提升自己,是自我成長的原動力。不錯,過分的自卑會導致失落和抑鬱。但有時,很多人都有反彈的能力,釜底抽薪。
目中無人
沒法看見自己不足的人,往往是那些傲慢自大,不可一世,極度自我的人,以為世界只會圍繞自己走,自己是世界的中央。眼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
比較,是眼中不只得自己。比較的核心焦點有兩項:一是跟誰去比,找對的人去比,視為參考,有何不可?二是比較之後,你會如何看待自己。你會善待自己,還是虐待自己。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05 Jul 2022.

不比較,我們怎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