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肆虐至令,感染人數與日俱增。受到是次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均受到沉重的打擊,有些企業儘管能倖免結業,裁員亦在所難免,令勞資關係變得緊張。另外,由於企業擔心業務,其信貸期給予其他生意夥伴可能較以往短,因而產生糾紛。此外,疫情亦加速了網購的活動,亦衍生更多爭議──其實,這些因疫情而出現的糾紛都能夠以調解去解決。
以航空公司為例,相信大家有留意新聞,都知道這個行業受到史無前例的打擊:全球的航班在過去數個月近乎停擺,在沒有收入仍要繼續支出的情況下,再加上面對大量監管和指引,有航空公司已倒閉,尚存的亦要求員工停薪留職。相對來說,酒店行業還可以把場地用作其他用途,但航機能夠變作其他用途的可能性就較低了。
面對衝擊,經濟難免下行,勞資糾紛更接踵而來。從僱主角度而言,要令業務能夠持續運作,難免要用上減薪等方案;至於僱員,可能認為僱主沒有顧及員工感受,認為僱主「涼薄」、「不近人情」。在這種糾紛的情況下,調解便能夠發揮作用,締造「雙贏」方案。另一方面,由於各企業的業務狀況大不如前,企業之間可能因而收緊信貸期,令雙方關係變得緊張,摩擦亦較以往多。相信大家都明白眾多企業是依賴信貸期作營運上資金的安排,一旦縮短信貸期,資金周轉便很容易出現問題。這方面的問題,同樣可以透過調解去解決。
此外,由於不少市民不欲到人多擠迫的公眾地方,加上專家建議最佳做法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令消費模式大為改變,網購成為大流行,買家和賣家能够繼續各取所需,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意欲未必會影響。然而,在綫上交易過程中有很多不能控制的變數,例如網絡穩定、電子支付平台等,因而影響交易,或有可能出現貨不對辦的情況,以上的情況都可以考慮使用調解作為解決方案。
疫情還要持續多久,實在難以估計。當天時地利難以掌握,唯有盡量爭取人和──不論甚麼類型的爭議,若然能夠透過調解去解決,不失為一個上策。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