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已過,全球經濟變化很大,內地消費信心躊躇。自2019年起大灣區內地各城市陸續推出多項實質性政策鼓勵夜經濟發展。在國家「擴內需、強經濟、穩市場」的政策下,2023年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此背景下,大灣區夜幕轉換另一種「打開方式」。大灣區內地九城在夜間消費上也呈現出不同表現。它們的活躍度有強弱之分、布局各異,其實各城市的夜經濟布局與城市底蘊特色密切相關,呈現出不同特色鮮明的「夜經濟標籤」,可以歸納如下:
深圳——活力不夜城:人均三十二歲的城市「愈夜愈嗨」,充沛活力之下迸發了旺盛的社交需求。
廣州——文化不夜城:廣府文化底蘊給予夜消費更多延展性,圍繞「體、演、展」全面展開。
東莞——新潮不夜城:電子資訊產業升級推動年輕中產群體崛起,前沿夜消費習慣正席捲全城。
佛山——美食不夜城:鍋氣十足的美食之都,享受夜生活的方式就是加入美食家的行列。
惠州——休閒不夜城:濱海與山林承擔着「後花園」的氛圍組,夜遊夜觀夜賞的文旅勝地。
中山——燈影不夜城:享有傳統的照明和燈具龍頭優勢,打造光影絢爛的「Light to Night」。
珠海——浪漫不夜城:緣起首條以「情侶」命名的濱海路,漁女、劇院與燈塔還在續寫浪漫。
江門—僑鄉不夜城:遍布全球的華僑資源在帶來產業契機的同時,也促進國際交往消費。
肇慶—野奢不夜城:天然氧吧加持的自然山居美學,成為都市人逃離喧囂的夜宿好去處。
九城各有特色,廣深領跑特質明顯,而深圳憑藉其消費的活躍度、持續性和滲透率,有機會成為大灣區的夜消費「主場」。深圳的夜間消費逐漸形成「東部以酒吧+美食文化為核心、西部以文化+演藝為核心」的格局,這與城市的夜文化發展淵源存在一定關係,也與城市的產業結構板塊布局有關。
大灣區的夜消費除了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外,多元的夜生活文化,對平衡人們的工作和生活(Work-life balance),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對香港的上班一族而言,除了在香港本地消費外,便利的通關和支付模式,大大的促動了港人北上奔赴一河之隔的深圳或其他各有特色的城市跨境消費,沉浸式體驗大灣區內地的夜生活。
撰文:梁偉佳(Ray)
擁有人力資源管理學士學位及國家「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從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力資源管理已超過二十年。現為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副會長及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委員會主席。現任職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集團人力資源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