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尋求輸出專業服務
(2月9日訊)金融海嘯發生後,本港與鄰近地區的基建發展漸見放緩,即使具有專業資格的建築師亦擔心隨時飯碗不保。新任建築師學會會長的鄺心怡坦言,業界在未來一年難免面對一段「黑暗歲月」,工程主導的十大基建,成效卻難以立竿見影;學會打算尋求貿發局的協助,讓本港建築界的專業服務能加快輸出至海外市場。
新任建築師學會會長鄺心怡接受本報訪問表示,近月已見不少地盤顧問及工程合約相繼突然終止,「本地及海外工程不是減少了,就是被拖慢,可以想像到一定會有裁員,不但是建築師,甚至是測繪及連帶的相關行業也會受到影響。」她說,幸而暫時未見行內出現大規模裁員,但留意到已有個別建築顧問公司削減十多個職位,相信不論規模大小,業內公司最終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她認為,雖然當局已「力谷」十大基建穩住就業市場,但畢竟基建屬工程策劃主導,建築師,甚至是測量師往往在較後階段始能受惠,可謂「遠水不能救近火」。
鄺心怡擔心的,不但是現職建築師,還有兩所大學建築系的應屆學士和碩士畢業生,因他們在畢業後要「行街」實習一年,始能繼續考取專業試,每年合共需要二百個實習職位,但從目前情況所見,他們已難以全數受聘於私人公司,盼望政府可以「出手」,盡量開設臨時合約職位吸納這批應屆畢業生,「有些畢業生會不想等待而轉行,這卻是十分可惜,因他們轉行後再想重操故業,一般也是很不容易。」
鄺心怡打算在農曆新年後,嘗試約見多個政策局的局長,商討如何推出更多顧問及工程合約,讓中小規模的建築顧問公司同樣能分一杯羹。她認為,將顧問合約「斬細」的最佳方式,是加推社區層面的改善工程,如引入較多環保綠化建築、為殘障人士提供更多無障礙通道,甚至因應學校推行新學制引入更多教學設施,冀望稍後與官員會面時提出更多實質建議。
她說,為業界創造就業機會的另一辦法,是尋求貿發局協助,將專業服務進一步輸出至海外市場,其中中東、特別是杜拜 ,雖然同樣受到金融海嘯波及,仍是不乏發展機遇,「本港建築師國際視野不錯,不論是二、三萬方呎的土地,或是一幢『蚊型樓』,也可以應付,所以有一定優勢。」她認為,開拓海外市場除了需要借助港府,較為掌握海外市場形勢的貿發局,亦可以提供一定協助,因此會與該局聯繫,希望幫助建築界的專業服務走出海外。
(本文摘自星島日報)
新任建築師學會會長鄺心怡接受本報訪問表示,近月已見不少地盤顧問及工程合約相繼突然終止,「本地及海外工程不是減少了,就是被拖慢,可以想像到一定會有裁員,不但是建築師,甚至是測繪及連帶的相關行業也會受到影響。」她說,幸而暫時未見行內出現大規模裁員,但留意到已有個別建築顧問公司削減十多個職位,相信不論規模大小,業內公司最終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她認為,雖然當局已「力谷」十大基建穩住就業市場,但畢竟基建屬工程策劃主導,建築師,甚至是測量師往往在較後階段始能受惠,可謂「遠水不能救近火」。
鄺心怡擔心的,不但是現職建築師,還有兩所大學建築系的應屆學士和碩士畢業生,因他們在畢業後要「行街」實習一年,始能繼續考取專業試,每年合共需要二百個實習職位,但從目前情況所見,他們已難以全數受聘於私人公司,盼望政府可以「出手」,盡量開設臨時合約職位吸納這批應屆畢業生,「有些畢業生會不想等待而轉行,這卻是十分可惜,因他們轉行後再想重操故業,一般也是很不容易。」
鄺心怡打算在農曆新年後,嘗試約見多個政策局的局長,商討如何推出更多顧問及工程合約,讓中小規模的建築顧問公司同樣能分一杯羹。她認為,將顧問合約「斬細」的最佳方式,是加推社區層面的改善工程,如引入較多環保綠化建築、為殘障人士提供更多無障礙通道,甚至因應學校推行新學制引入更多教學設施,冀望稍後與官員會面時提出更多實質建議。
她說,為業界創造就業機會的另一辦法,是尋求貿發局協助,將專業服務進一步輸出至海外市場,其中中東、特別是杜拜 ,雖然同樣受到金融海嘯波及,仍是不乏發展機遇,「本港建築師國際視野不錯,不論是二、三萬方呎的土地,或是一幢『蚊型樓』,也可以應付,所以有一定優勢。」她認為,開拓海外市場除了需要借助港府,較為掌握海外市場形勢的貿發局,亦可以提供一定協助,因此會與該局聯繫,希望幫助建築界的專業服務走出海外。
(本文摘自星島日報)
Posted on 09 Feb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