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M > 推應用科技 前綫挑戰大 建造業工程倍增 擴計畫吸年輕專才
推應用科技 前綫挑戰大 建造業工程倍增 擴計畫吸年輕專才
v>本港的建造項目繁多,政府預料未來數年,整體建造業每年的工程量會增至超過三千億元,人手需求殷切。故此,《財政預算案》預留二億元撥款擴大建造業學徒計畫,有工會代表認為,計畫有助解決本港建造人才短缺及老化問題。政府亦大力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以提升建造工程項目監管水準和效率,惟業界指前綫人員未能適應數碼化應用。今期《JobMarket》專訪培訓建造專才的香港建造學院,了解業內人才需求與發展,並訪問業界及科技公司探討本港工程應用數碼化的情況。
 
建造學院辦課程 培育新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今年度《財政預算案》時指,為應對建造業工人短缺和老化的問題,以及配合各項中短期基建發展對技術工人的殷切需求,政府將撥款二億元擴大建造業學徒計畫,並增加一年全日制課程新學員的津貼,鼓勵和吸引在職工友進修。
 
建造業議會代表表示,鑑於以往香港建造學院建造文憑或證書課程部分學員,在畢業後未有參與系統性在職訓練,學院獲政府注資二億元後,將於今年創立並推行「建造業議會認可技術專才培訓計畫」,目標是透過為期兩年的在職訓練,並結合學院的技術提升及安全訓練、軟實力以至創新及科技的訓練元素,培訓一千一百名畢業生,讓他們成為知識型熟練技工。
 
學員於整個訓練期內,每月也會獲得訓練資助,通過中期及畢業評核後更可獲發獎金。議會亦計畫未來五年,為四千名註冊普通工人,提供每人五十小時免費技能提升課程及工藝測試,協助他們達到半熟練技工(中工)的水平。
 
此外,部分撥款則會用於增加報讀學院「建造證書課程」及「建造文憑課程」的學生的培訓津貼。這兩個課程,前者是招收具備中三學歷,並有志專注其中一項主要工藝發展的年輕人;後者則專為已完成中六學歷的年輕人而設,目標是培養他們在建造業擔當前綫管理及督導人員。
 
謝林祖(Joe)是學院土木工程監工高等文憑課程的一年級學生,他指課程不但免學費,每月亦可獲得三千六百元的訓練津貼,這有助減輕他的生活負擔。同時,學院會安排學生同步修讀其他相關的高級文憑課程,他現時兼讀職業訓練局(VTC)的土木工程高級文憑,「我每周有一天會到VTC上課,由上午八時至下午十時。」他續指,完成學院十八個月的訓練後,將會到業內公司進行六個月的在職培訓,個別公司會另設特別津貼。學院代表補充指,學員完成該學院的高等文憑課程後,大部分公司也會資助學員,繼續完成VTC的高級文憑課程。
 
工會:有助解決人才老化
 
對於《預算案》擬擴大建造業學徒計畫,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理事長陳八根認為可為行內注入新血,亦有助填補因年齡老化而流失的人手,「據我所知,本港接近退休年齡的註冊建造人數約有五萬至六萬人,佔整個行業總人數的百分之十二,顯示現時行內人才老化問題嚴重。」
 
他又指,計畫亦可為從業員提供晉升階梯及進修機會,這有利於他們在職場的發展,「就我所知,學徒計畫的學員一星期有一至兩日,須回校上課。他們除了得到職場上的實戰機會外,更會學到一些基本的建築理論。長遠而言,可增加他們晉升至管理階層的機會。」
 
項目改動大 BIM難即時反映
 
《預算案》指,預計未來數年基本工程的年度開支增至超過一千億元,除了要為業內注入更多新血、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外,減低大型工程失誤事故亦非常重要。故此,發展局公布從2018年起,規定任何預算超過三千萬元的政府基本工程項目,其設計及建造必須採用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
 
香港機電業工會聯合會副主席楊健雄表示,由前期規劃的設計到施工期間,會經過多個單位如消防處、風火水電等核對,BIM技術能將合乎規格的圖則數碼化,讓前綫工程人員、管工及工程師也能在施工時預覽,「BIM技術未來會新增實時實境,以提高施工的準確度。」
 
惟楊健雄反映,前綫工程範圍未能應用BIM技術的所有功能。「前綫人員在施工期間,不能對圖則作任何修改。若發現問題及情況,工程人員只能將修正建議告知管工,再由管工通知工程師。」最終的修改須由工程師與不同單位接洽及決定,這必定會拖慢施工進度,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嘉里項目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建築資訊管理經理李寶生(Issac)認同上述意見,他以其公司的地鐵工程項目為例,「從最初設計到施工期間也須使用BIM技術,整個程序或要因應市場需要作出修改。由於改動變化大且急速,BIM系統未能將施工的問題及情況即時反映,前綫工程人員工作時亦難以跟上進度。」
 
雖然BIM技術在實行上存有不少困難,該公司執行董事李弘基仍看好BIM技術在建造業未來的發展,「由於政府規定其基本建築項目須用BIM技術,觀乎現時有不少接洽政府項目的公司,也會特意設立BIM專責團隊,並將設計人員招攬其中。」他不諱言,該公司未來也會籌組BIM團隊,視乎工程項目大小及多寡,在市場上吸納相關專才。
 
推行數碼化 前綫人員缺信心
 
除了規定建造項目須應用BIM技術外,政府近年亦銳意在建造業發展創新科技。今年度《預算案》指出,政府將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即時收集工地環境及施工進度等數據以便記錄、監察和分析,以提升工務工程項目監管水準和效率。嘉里建設有限公司在其工程項目上,亦有使用監督系統數碼化,以協助提升工程效能。
 
於2017年進駐香港的美國科技公司PlanGrid,是其中一家提供數碼化工程監督系統的公司。該公司為建造業引入信息科技,供業界查看施工藍圖和雲端編輯、管理服務及建構溝通平台。其亞太區區域經理蘇作明表示,當工程項目完成設計藍圖後,可將藍圖放上雲端處理器,各個參與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的對話、施工進度、圖則修改細節,均可傳送至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上,省略傳送時間。」他續指,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也可直接操控藍圖,軟件亦有詳細的資料及相片記錄。「即使在施工期間發現出錯,只要標示在軟件上,便可搜尋需要修改或遺留的部分。」
 
嘉里的Issac指,他們其中一個展開一年多的工程項目,亦採用了PlanGrid的服務,以便提升施工進度及質量效能。惟他指出,有前綫工程人員,特別是老師傅未能適應數碼化。「他們認為豐富的建築經驗也足夠應對及解決問題;前綫人員對使用數碼科技,以提升工程進度及質量仍未有足夠的信心,因而難以適應在施工期間應用科技。」
 
李弘基續稱,重新檢視該工程應用數碼化的情況,發現項目施工期間並沒有完全使用科技公司提供的服務,但他對該公司未來工程項目數碼化,抱持樂觀態度,「我們會和科技公司重新檢視,希望能因應前綫員工的實際需要,調整出方便他們使用的軟件。」蘇作明認同,不少建築公司的管理層希望優化生產流程,惟實施數碼化仍遇到阻力,「不少經驗豐富的建築工人,不理解軟件的運作流程,較難全面在工程項目應用新技術。」
 
就政府鼓勵工地監督和承建商利用創新科技,楊健雄指目前業界,一般都是由熟悉電腦操作或擁有相關知識的員工兼任,或將數碼化工序外判予專責團隊,較少會額外增聘。李弘基亦認同,現時在市場上較難聘請兼備工程及創新科技的人才,「一般都是由專修工程的員工兼任,公司會為員工提供在職培訓及讓他們參與研討會,員工亦可因應工作情況及個人需要,考慮報讀與工程及創新科技相關的課程。」
 
雲端管理 配合BIM模型技術
 
從前工程人員要經過數個步驟,才能將圖則傳送至不同部門。近年建築工程項目追求可視化,由原本的紙本圖則,進化為預先創建具體建築模型(BIM),以減低工程項目出現錯漏的情況。
 
PlanGrid亞太區區域經理蘇作明表示,BIM雖是建築業的專業技術,但在施工期間,需要將建築模型再次分拆成平面圖則,讓前綫工程人員閱覽及安裝,「倘若施工期間有任何變動,須將整個程序交回工程師處理,無疑拖慢了建築進度。」
 
他續稱,現時該公司提供的雲端管理軟件,既可配合BIM模型的技術,又可減省工作程序及每周八小時的工作時數,「只要將基本藍圖傳送至雲端,並將各項細節插入建築模型內,所有建築內容及施工進度也可一目了然,參與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便能同步掌握全部資訊。」
Posted on 18 Apr 2019.
本港的建造項目繁多,政府預留二億元撥款擴大建造學徒計畫,亦鼓勵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
本港的建造項目繁多,政府預留二億元撥款擴大建造學徒計畫,亦鼓勵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
Joe認為課程免學費,每月亦可獲得三千六百元的訓練津貼,這有助減輕他的生活負擔。
Joe認為課程免學費,每月亦可獲得三千六百元的訓練津貼,這有助減輕他的生活負擔。
嘉里建設有限公司在其工程項目上,亦有使用監督系統數碼化,以協助提升工程效能。
嘉里建設有限公司在其工程項目上,亦有使用監督系統數碼化,以協助提升工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