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第二波疫情曾經歷二十多日零確診,當時港府已與外國政府商討設立「旅遊氣泡」,互相放寬入境限制,惟因疫情反覆而暫緩。商經局局長邱騰華(圖)昨表示,現時正與八至十個國家再次商討「旅遊氣泡」安排,初步同泰國及日本的商討較為深入,最優先要兩地有互認的病毒測試標準,資料經航空公司和運輸單位轉達,確認後才可上機。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就指,希望及早有好消息,以便業界作好預備,並建議可在部分城市先行。
數月前港府已經與外國政府接洽,商討「旅遊氣泡」安排,但因香港出現第三波疫情,以及各地疫情反覆而作罷。商經局局長邱騰華昨在一個論壇表示,目前已與八至十個國家商討「旅遊氣泡」安排,亦透過駐外辦事處、領事及書面查詢處理。
他表示最優先為兩地有互相承認的病毒測試標準,報告結果等資料經航空公司和運輸單位轉達,確認後才可上機。他指到埗後對方有權要求再做測試,「甚麼人士優先(出行)反而次要」,而香港政府現時以泰國和日本有較深入討論,其他地方就有交換信件。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表示,「旅遊氣泡」要雙方同意和滿意做法,就他所知政府在六月底時已與泰國和日本溝通,商討統一檢測、申請程序及配額等問題,後因第三波疫情再起而未再談及具體做法。
姚預計「旅遊氣泡」會先從一個地方做起,就像傳達一個訊息,旅遊業界才可準備,包括宣傳、航班加班,也讓其他地方知道香港準備好,疫情也處理好。他認為一旦推行「旅遊氣泡」,可選擇當地某些城市率先推行,「例如泰國可考慮清邁,免跨城市的往來和交叉感染。」
縱橫遊常務董事袁振寧認為,政府與外國商討「旅遊氣泡」計畫是正面信息,惟不感到太樂觀,因預計到會有好多實際問題,他以日本為例,會否禁止自由行旅客乘公共交通等。他預計,開放地點會以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為先,並評估最少要一年半時問才能像以往一樣,入境後可自由地遊玩。
政府之後會推出「健康碼」,方便市民往來廣東及澳門,邱騰華亦相信,「健康碼」有助港府與其他國家商討「旅遊氣泡」,包括如何逐步放寬出入境的限制。他又表示,「健康碼」不涉及技術問題,形容簡單直接,用戶完成檢測後,將資料上傳網上,手機上會有一個獨特的編號以通行關口,他更指當本港重開關口,「健康碼」不止可用於內地,也可應用在其他地方,相信措施將會是新常態。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