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中美貿易戰仍未解決,香港繼續受累,本港進出口跌勢未止,出口貨值連跌10個月,上月跌6.3%,進口亦錄得6年半以來最大跌幅,急挫11.1%。業界認為,全球貿易收縮情況未有改善,即使貨幣貶值亦無助刺激出口,目前以難見到曙光,料疲弱情況會持續。政府發言人指出,本港的商品出口表現在短期內維持疲弱,甚至進一步轉差。政府會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8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3527億元,按年跌6.3%,連跌10個月;進口貨值3808億元,大跌11.1%,自2013年2月以來最差。上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8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7.4%。今年以來,首8個月的出口已累跌4.3%,入口累跌6%,貿易逆差3051億元,等同進口貨值的10.6%。
生產鏈轉移下,出口往亞洲地區的波動仍然很大,往馬來西亞、印度和泰國分別按年下滑21.6%、20.8%及16.5%,中國也少5.2%;但往台灣和菲律賓大升31.2%及18.1%。至於西方國家也有明顯跌幅,英國跌13.3%,美國也少8.8%。至於進口自印度、馬來西亞和南韓,分別跌達30.2%、30%及17%。
按貨物種類計,上月「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在出口貨值跌幅最大,達11.7%,「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 也跌4.1%。進口方面,則是「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跌最多,為7.6%。
政府發言人表示,受累環球經濟增長減慢及中美貿易戰升溫,8月輸往多個主要市場的出口進一步下跌,預料貿戰易繼續對本已不濟的外貿環境增添下行風險。當局相信,本港的商品出口表現在短期內維持疲弱,甚至進一步轉差。
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表示,除了中美貿易戰之外,中國及歐洲經濟轉弱也引致進出口下跌,全球需求已下跌,即使近月多國減息等推出寬鬆措施,令外國貨幣貶值,也難以扭轉目前局面。他又指出,本港爆發反修例示威以來,貨物受到加緊抽查,「愈近國慶查得愈緊」,也影響貿易情況。何立基預計,現時出口商對前景變得悲觀,短期內不會見到轉機。
機管局數據顯示,8月份貨運量持續下跌,轉口及進口貨運量分別按年少19%及15%,其中來往東南亞及中國的跌幅最顯著。而據海運港口局的估算,8月貨櫃碼頭吞吐量為157.1萬個標準貨櫃,按年跌2.8%,已連跌19個月。日前貿發局調低全年出口預測,至衰退2%,若發生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差。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