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持續多月,本港最新失業率達百分之五點二,創超過十年新高。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發表網誌,指香港不是今時今日才「忽然」有失業的問題需要處理,本港以往一直有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綜援等計畫提供援助。羅致光(見圖)又將本港與英國的失業援助制度相比,指港制度有較多的保障。
羅致光在網誌中表示,英國透過僱員僱主向國家保險供款,只有僱員供款超過兩年,失業時可領取失業津貼,約每星期七百二十五元,或是平均每月三千一百四十二元,領取最長為六個月。然而,若供款不足兩年,失業人士仍可申請失業津貼,但有資產和收入限制。
他續指,相比本港的綜援制度同樣以家庭收入作為單位,但多了考慮家庭總需要,四人家庭平均每月一萬六千元。透過香港綜援制度提供的失業津貼,水平遠較英國為高;而資產及收入上限,亦遠較英國的為寬鬆。他又認為香港稅率遠較英國為低,惟失業福利較英國為高。
他又提到,兩地同樣有遣散費,不過英國沒有長期服務金,英國遣散費按年齡分為三級,每做滿一年年資最多可獲一點五星期工資,而香港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則是每滿一年年資,可獲三分二工資,即平均約二點九個星期工資,故「香港僱主的承擔,明顯遠較英國僱主為高。」他又指,雖然英國僱主要為僱員供國家保險,但成本亦自然會轉嫁至僱員薪酬方面,僱主亦將企業社會責任「外判」給了國家保險,僱員的就業保障又再少一層。
此外,疫情下重挫全球航空業界。多家航空公司為減少營運成本,相繼減少航班數量以及解僱員工等。據外電報道,作為美國其中一個大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計畫今年十月起關閉三個海外空中服務員基地,涉及香港、德國法蘭克福及日本東京的成田機場,影響約八百四十名空中服務員,當中約三百一十九名屬於香港基地。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