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炒豆 咖啡香縈繞西貢
(3月20日訊)早前韓劇《咖啡王子1號店》熱爆全城,原來西貢也有一家港版王子咖啡店。兩年多前進駐該處的Colour Brown,店主Edwin是西貢街坊,因為情迷咖啡而開店,他沒有明星臉孔,卻以自家焙煎咖啡豆闖出名堂,不少「粉絲」為了一嘗即炒即磨的鮮味咖啡遠道而來。這家不足四百呎的咖啡小店假日例必爆場,客人邊「歎」咖啡,邊欣賞Edwin神乎其技的炒豆技藝,不知不覺便著了迷。
帶點寶島小鎮風味的西貢,假日擠滿來消閒的遊人,遠離繁囂的大街,走進夾雜民居與小店的市場街,遠遠已傳來陣陣咖啡香,循?茩赫薶M找,來到Colour Brown門前,忙得滿頭大汗的店主Edwin正為客人張羅餐點,雖然小店位於小街,但全場爆滿,門外還有不少牽?虓R犬來郊遊的狗主等位。
好不容易等到客人漸漸散去,Edwin才有空閒接受訪問,他坦言:「十年前我已愛上飲咖啡,最初只為提神,但愈飲愈上癮,口味也愈來愈挑剔,從連鎖店至特色小店都去試飲,不知不覺由習慣變了興趣。」後來,他不僅報讀沖調師課程,學習正統的咖啡知識及理論,更取得認證資格,同時鑽研咖啡豆的焙煎技術,他說:「自己炒咖啡豆勝在夠新鮮,真正識歎咖啡的人,必定飲得出那種鮮味!」
節省支出 自家設計裝修
本身是西貢街坊的他,兩年多前途經市場街,看到店鋪現址放租,靈機一動便開了此店,他笑說:「以前在製作公司打工,日以繼夜地工作好疲倦,幾年前已有開店念頭。後來見到有『吉鋪』,西貢又給人悠閒之感,頗適合『歎』咖啡,於是投資約五十萬創業。」
Edwin坦言,開業初期只憑一股傻勁,店內最貴的器材就是三部咖啡機,一部用來沖泡,其餘用作磨豆及炒豆,為了節省支出,他不僅親自設計店鋪,更花兩個月自家裝修,一?^一凳也盡見他的心思。店如其名以啡色為主調,他又特地從古董店搜購了一道屏風,改裝為摺門,營造懷舊氣氛,店內每張?^還擺放了一缸小金魚,讓客人邊呷咖啡,邊逗魚兒玩樂。
除了這些「門面」工夫,店內最大賣點其實是Edwin採用即炒咖啡豆,他說:「我們每日分幾次炒豆,每種咖啡豆只炒一百至二百克,客人落單才做即磨咖啡,每百克約可沖六七杯,用完再炒,保證新鮮。」平日Edwin在店前炒咖啡豆,吸引不少街坊及顧客圍觀,開業兩三個月已有客人慕名而來,店內主打傳統咖啡如藍山、Cappuccino、Espresso等,Edwin坦言,大部分客人都是追求「原味」咖啡,店內最複雜的產品,只是蜂蜜薑汁咖啡。
另外,顧客還可以向Edwin訂購自家焙煎的咖啡豆,不過這位坦率的老闆並不建議顧客入貨太多,他說:「我會問清楚顧客飲咖啡的習慣,除非消耗量大,若一星期才飲一兩次,訂一百克便夠,飲完才買,儲存太耐會失去買自家炒豆的原意。
引入簡餐 迎合港人口味
當初開業,Edwin原想做咖啡吧,純賣咖啡,後來吸取顧客意見,加入三文治、芝士蛋糕及麵餐,他笑說:「香港人習慣食套餐,對於純咖啡店的接受能力不及外國,所以加入一些簡餐,但食材盡量避免跟茶餐廳相同,例如用鹹豬手、煙火雞腸等,避免用餐肉、火腿或煎蛋等,這樣才能凸顯咖啡店和茶餐廳的分別。」
現時該店的人均消費約四十至五十元,但Edwin指食材的來貨價較兩年前上升近六成,但為保客源,套餐只加價一兩元。「因為大部分客人都變了朋友,我也不好意思加價,唯有靠他們多幫襯,以客量彌補食材的加價吧。」
(本文摘自星島日報)
帶點寶島小鎮風味的西貢,假日擠滿來消閒的遊人,遠離繁囂的大街,走進夾雜民居與小店的市場街,遠遠已傳來陣陣咖啡香,循?茩赫薶M找,來到Colour Brown門前,忙得滿頭大汗的店主Edwin正為客人張羅餐點,雖然小店位於小街,但全場爆滿,門外還有不少牽?虓R犬來郊遊的狗主等位。
好不容易等到客人漸漸散去,Edwin才有空閒接受訪問,他坦言:「十年前我已愛上飲咖啡,最初只為提神,但愈飲愈上癮,口味也愈來愈挑剔,從連鎖店至特色小店都去試飲,不知不覺由習慣變了興趣。」後來,他不僅報讀沖調師課程,學習正統的咖啡知識及理論,更取得認證資格,同時鑽研咖啡豆的焙煎技術,他說:「自己炒咖啡豆勝在夠新鮮,真正識歎咖啡的人,必定飲得出那種鮮味!」
節省支出 自家設計裝修
本身是西貢街坊的他,兩年多前途經市場街,看到店鋪現址放租,靈機一動便開了此店,他笑說:「以前在製作公司打工,日以繼夜地工作好疲倦,幾年前已有開店念頭。後來見到有『吉鋪』,西貢又給人悠閒之感,頗適合『歎』咖啡,於是投資約五十萬創業。」
Edwin坦言,開業初期只憑一股傻勁,店內最貴的器材就是三部咖啡機,一部用來沖泡,其餘用作磨豆及炒豆,為了節省支出,他不僅親自設計店鋪,更花兩個月自家裝修,一?^一凳也盡見他的心思。店如其名以啡色為主調,他又特地從古董店搜購了一道屏風,改裝為摺門,營造懷舊氣氛,店內每張?^還擺放了一缸小金魚,讓客人邊呷咖啡,邊逗魚兒玩樂。
除了這些「門面」工夫,店內最大賣點其實是Edwin採用即炒咖啡豆,他說:「我們每日分幾次炒豆,每種咖啡豆只炒一百至二百克,客人落單才做即磨咖啡,每百克約可沖六七杯,用完再炒,保證新鮮。」平日Edwin在店前炒咖啡豆,吸引不少街坊及顧客圍觀,開業兩三個月已有客人慕名而來,店內主打傳統咖啡如藍山、Cappuccino、Espresso等,Edwin坦言,大部分客人都是追求「原味」咖啡,店內最複雜的產品,只是蜂蜜薑汁咖啡。
另外,顧客還可以向Edwin訂購自家焙煎的咖啡豆,不過這位坦率的老闆並不建議顧客入貨太多,他說:「我會問清楚顧客飲咖啡的習慣,除非消耗量大,若一星期才飲一兩次,訂一百克便夠,飲完才買,儲存太耐會失去買自家炒豆的原意。
引入簡餐 迎合港人口味
當初開業,Edwin原想做咖啡吧,純賣咖啡,後來吸取顧客意見,加入三文治、芝士蛋糕及麵餐,他笑說:「香港人習慣食套餐,對於純咖啡店的接受能力不及外國,所以加入一些簡餐,但食材盡量避免跟茶餐廳相同,例如用鹹豬手、煙火雞腸等,避免用餐肉、火腿或煎蛋等,這樣才能凸顯咖啡店和茶餐廳的分別。」
現時該店的人均消費約四十至五十元,但Edwin指食材的來貨價較兩年前上升近六成,但為保客源,套餐只加價一兩元。「因為大部分客人都變了朋友,我也不好意思加價,唯有靠他們多幫襯,以客量彌補食材的加價吧。」
(本文摘自星島日報)
Posted on 20 Mar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