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手作工藝師,進駐實體店作寄賣,既可開拓收入來源,亦可拓展市場。正如參加Trial and Error Lab實驗室夥伴計畫的手作工藝師,他們在突破書廊寄賣後,發掘手作市集和網店以外的客源,但同時面對一個問題,便會問:「為應付銷售,我要不停重複做產品,令作品失去獨特性。我是否要放棄寄賣呢?」創作人重視作品的獨一無二,但生產商品卻講求規範化。面對如此矛盾,如何是好?
去年我們舉辦「試錯遊學團」,讓年輕的香港手作工藝師到台灣,跟工藝單位交流,其中一個是「印花樂」。他們是台灣的印花布藝品牌,在2008年創辦,於當地有七家店鋪,共三十多個銷售點;在香港、日本和泰國也有經銷商。
2016至17年是他們急速發展的時期,因為他們跟台灣第二大便利店「全家」合作,推出聯乘產品。面對大好良機,三位創辦人思考的竟是:「我們要變成只要到便利店,就買得到的品牌嗎? 」
放下心中的界綫
經過審慎的思量,他們決定合作,設計和製作大量聯乘商品,供消費者換購。不斷生產一模一樣的產品,未必每個設計師都喜歡,但這樣換來他們的產品在台灣三千多家便利店出現,令公眾開始認識他們的品牌。其中一位創辦人邱瓊玉告訴我們:「創業之後,首先要獲利生存,把商品規範化,然後才能有影響力,把信念推廣出去。」
誠然,規範了的產品不等於規限意念。在適當時機,調整心中對創作定義的規限,走出框框,或許會看到更美的風景,也嘗試學習好好與市場溝通,待有一定成果,你的創作才有機會影響到更多人。
撰文:王育娟
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Trial and Error Lab是透過共享工作空間、Trial Academy、工作坊及其他創意企劃,凝聚十八至三十五歲希望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青年人,成為一班敢於嘗試與撞板、為個人與城市帶來出路的夥伴。 www.facebook.com/trialanderro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