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僱主分享家中和外籍傭工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衝突。該僱主某日在廚房看到外籍傭工用手吃飯,雖然她尊重傭工的自由(基本上傭工怎樣用膳對她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她很好奇為何現時還有人不用餐具吃飯。傭工回應指,並非每位印尼人都有此習慣,有些印尼人都會用匙羹,這純屬個人喜好;而她感覺用手吃飯會更均勻、更美味,所以喜愛用手而不用匙羹進食。
接着,外籍傭工也進一步詢問僱主能否容許她保留這習慣。僱主唯有很大方地回應,說她不會干涉傭工這習慣。然而,後來聽了其他人意見時,僱主開始感到憂慮:傭工用手進食,她的子女有機會有樣學樣、一起用手進食,如果沒有徹底清潔雙手,容易感染疾病,在疫情期間更是非常高風險的行為。僱主一方面為了子女的健康而擔憂,另一方面卻希望忠於自己的承諾,因而左右兩難。
由於外傭和僱主家庭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很容易出現衝突。事實上,不少家庭也為類似問題而煩惱,擔心處理不當便有可能引發嚴重糾紛,更可能影響家人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筆者認為,大家可以嘗試運用調解的心態和技巧,處理文化差異引發的問題,這樣不但可以有效解決問題,更可以加深互相了解和加強信任。畢竟,外傭離鄉別井,來港工作並不容易,如果感受到家庭尊重她們的文化,將心比己,令她們減少不安,可以更開心地融入在港的工作。
其實,運用調解心態和技巧也不繁複。首先,是避免判決對錯,先聆聽嘗試了解對方的動機和原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發法、需要和憂慮,而外傭並非用心不良,更不是挑戰僱主的尊嚴和地位,只是思想和行為有所不同而已。第二是尊重,透過尊重建立良好的關係,我們必須明白無論是甚麼族裔、甚麼工作都應備受尊重。第三是坦誠溝通,讓對方明白僱主的困難和憂慮。第四是互相合作尋找改善方法,共同努力是成功的關鍵。最後,是確定改善的效果和有沒有再優化的需要。
調解的目的,在於讓大家共同合作建立夥伴關係,以尊重、諒解、關心和合作以成就更好的結果 。
撰文:羅偉雄博士(Dr. Francis Law)
資深國際商業顧問及糾紛解決專家,擁有近三十年公共行政、人事、衝突及國際貿易管理的經驗,為香港和解中心會長、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聯合主席、粵港澳商事調解聯盟副主席、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理事、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客席高級講師、前海法院專家陪審員、首席調解培訓師、首席評審、資深國際調解專家及仲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