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九個城市,人口約九千萬,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十三億元人民幣。想了解管理人才於大灣區的機遇,首先要了解國家對此區的目標,希望怎樣發展。
2017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目的強化廣東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推進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等,希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有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比起其他灣區城市,香港管理人才的優勢是擁有國際視野,處事比較靈活,了解中西文化,兩文三語及對法治的意識比較重視等。因此「空降」於其他大灣區城市,尤其是「空降」於一些我們一直較強的行業,包括在金融業、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會計審計服務、技術測試及分析、解決爭議服務等)均是香港三大主要行業。在這些行業上,「空降」管理人才至灣區其他城市工作應是機遇處處,但我們也應了解對比廣東其他城市人才,港人所缺的會是對中國的國情,對內地人的文化認識、在職場的拼搏心等。香港人比較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但內地員工對職位的晉升,爭取表現的主動性,帶有野性的拼搏精神,統稱「狼性文化」。在職場上,企圖心強盛,野心外顯的下屬在內地的會比較多,尤其在一綫城市。作為管理人,希望下屬可有適度的野心,但過高及過急,便不是好事。管理人若想可以一時一刻服眾,尤其是在這些野心過盛的下屬面前,要用實力和經驗證明自己,讓他們知道,大家是同一陣綫,互補不足。管理人本身也要加快學習應變速度,帶領改變,培養策略調整力,尊重當地文化及學習他們的溝通方式,更能融入他們,帶領下屬一起向公司的方向走。其實香港也是大灣區其中一個主要城市,當中香港企業有很多已是有中資背景,又稱「染紅」,此類公司數量在港超過四千家。因此由中國內地「空降」到香港的管理人數量也不少。故此我們港人亦同樣要認識怎樣去跟內地來港的管理人員溝通及合作,了解企業文化及他們的管理方式,多加操練普通話,以免因語言問題而產生誤會。
撰文:黃諫珍
現為香港航空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於不同行業包括零售、製造業及航空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超過二十五年。現任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副會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