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人才流通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並有助提升國際競爭力,而職業專才在各個地區的資歷互認是促進人才流通重要的一環。現時全球已有逾一百五十個國家及地區已在發展資歷架構(QF)。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於2008年成立香港資歷架構,剛於5月10日慶祝成立十五周年,目的是推進資歷架構國際化,提升香港資歷架構的國際形象,確保香港資歷架構健康成長及發展,並與其他經濟體系的資歷架構步伐一致,以提供一個基準給海外同類制度參照、調整甚或促進資歷互認。教育局先後與紐西蘭、愛爾蘭、蘇格蘭及泰國的資歷架構當局簽署諒解備忘錄或合作意向書,以加深香港與各地資歷架構當局的了解和合作關係。
而在大灣區方面,人才流通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其中一大重點。同樣,要促進人才流通需要粵、港、澳三地政府的互相配合,確保資歷架構步伐一致,促進資歷互認,從而加強三地經濟合作與夥伴關係,所以資歷架構秘書處與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早於2011年5月24日,在教育局及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代表見證下,共同簽署《粵港就加強兩地職業標準及資歷認可交流和互通的合作意向書》。為此,資歷架構秘書處及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成立工作小組,就兩地職業標準及資歷認可方面進行交流,並就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制及資歷架構下的「過往資歷認可」機制以及《能力標準說明》的開發等方面進行對照,並探討合作甚至互通的可行性。是次意向書簽署儀式標誌着本港資歷架構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之未來銜接工作正踏出重要的第一步。但至今僅在「美容及美髮」及「安老服務」行業於國內相關資歷認可方面稍有進展,而個別行業如「物業管理」業在與國内對口機關研究後仍需作出進一步的探討。
特區政府教育局與廣東省教育廳於2019年6月25日簽署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意向書內容包括共同推動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探索建立大灣區各級各類教育與培訓學分互認機制,以及推動大灣區人才交流。根據意向書,粵港成立資歷框架合作專題工作小組,以建立健全有效的合作溝通協調機制,希望這些合作能夠有較為顯著的成效。此外,特區政府亦委任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負責就着有關質素保證的議題,與內地甚至澳門提供意見,確保有關的課程能符合粵、港、澳三地資歷標準,及保證資歷質素能達到三地的要求。希望有關資歷框架的工作小組可以早日完成工作,完善現時的資歷架構,讓粵、港、澳三地所發出的學歷及資歷互認,讓資歷突破地域限制,對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將會帶來莫大的裨益。
撰文:蔣世源博士
擁有商業管理博士及法律碩士學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超過二十年,現為康業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香港人才管理協會上任會長、職業訓練局工商學科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咨詢委員會委員、勞僱會就業輔導委員會委員、僱員再培訓局轄下物業管理及保安業的行業諮詢網絡委員、培訓專業學會義務司庫、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學會會員、香港仲裁師學會資深會員及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調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