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內地的制度和科技應用有差異,導致兩地人的生活方式不同。香港人如何適應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以下是七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1.科技應用:現代人機不離手,在內地更是無法脫離手機生活。在支付方面,內地人普遍不使用現金,而是使用微信和支付寶進行支付。在交通方面,他們使用12306購買高鐵票,並使用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獲取導航服務、公交和滴滴叫車服務。內地人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平台上網購,快遞已成為大灣區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銀行帳戶:港人在內地生活或工作需要開設內地銀行帳戶,因為許多中國應用程式需要連接到內地銀行帳戶,例如淘寶、12306和美團。要在中國開設銀行戶口,港人只需要準備回鄉證,十元人民幣存款及支付手續費二十元便可。如香港有微信戶口,可連香港戶口,選擇內地付款便可。
3.居住證:港人需要申請居住證才能在內地享受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當中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日常生活範疇。申請居住證需要在內地居住半年以上,並需要提供回鄉證、照片和租賃合同或工作證明等材料。
4.住房:因推出了「三條紅綫」政策,內地租屋和置業的價格相對較低。以中山為例,租房價格通常在二千五百至四千五百元之間。港人也可以考慮購買房產自住,按照「惠港16條」政策,港人可以像內地居民一樣置業。
5.假期:內地的假期具有調休制度,以調整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假期安排,公共假期會盡量安排連續放假。
6.醫療:港人在內地往往較難找到診所,通常需要前往醫院才可看病。港人看醫生可在醫院提前預約,但沒有預約亦可到醫院急診部排隊,亦不需要太長時間。此外,港人在內地購買適合的藥品也較為困難,因此最好事先備有一些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7.納稅:在內地工作的港人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為薪酬為境內所得,並且稅款通常在發薪時已經扣除。若港人受僱於香港公司,則要具體看其在內地逗留天數、工作內容等作決定。停留不足一百八十三天的非居民個人境內所得基本都要繳納內地稅,境外所得則不需要;而停留超過一百八十三天、連續六年間未有離開內地滿三十天,則為稅務居民個人,境内境外全球所得均需要交内地税。
撰文: 蔣世源博士
擁有商業管理博士及法律碩士學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超過二十年,現為康業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香港人才管理協會上任會長、職業訓練局工商學科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咨詢委員會委員、勞僱會就業輔導委員會委員、僱員再培訓局轄下物業管理及保安業的行業諮詢網絡委員、培訓專業學會義務司庫、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學會會員、香港仲裁師學會資深會員及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調解員。
![在交通方面,內地人使用12306購買高鐵票,並使用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獲取導航服務、公交和滴滴叫車服務。](/JM2image/JM2images_old/magazine/ARTICLE_202306151049174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