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的思想中,素樸實在論(Naïve realism),也被稱為直接的現實主義、常識的現實主義或感性的現實主義。這個哲學理論,意味着感官為我們提供了對象的直接意識,而他們又真的是這樣的。一般而言,我們知道外在世界存在是透過感官,但感官所接觸到的東西和實際的事物是一樣的嗎?我們能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我們對外在世界有直接接觸嗎?
常識實在論(Commonsense realism),也稱直接實在論或素樸實在論,它認定有一個物理世界存在,並獨立於我們的意識之外。第一,我們五官所接觸到的熟悉事物,它們的存在不但是真實的,而且獨立於我們對它們的知覺,即使它們不被人們觀察到,仍然繼續存在。
第二,它們是「公開的」,可以被任何觀察者知覺到。第三,這些東西在時空中具有位置和延展性。然而,這個理論背後存在不同的挑戰。第一,錯覺論證(The illusion argument)透過區別真實(Reality)和表象(Appearance),反對了實在論。 第二,宇宙充滿這矛盾、錯誤、虛幻,這些東西是非實在的,卻又客觀存在,當進入意識之中就會出現幻覺(Hallucination)。假設我們吃了迷幻藥,以為自己躺在牀上,其實是坐在石頭上。這個情況正正說明了,存在和意識會因為人的判斷出現錯誤。以「桶中之腦」這個思想實驗作為例子: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從你一出生,就把你大腦拿出來置於一個充滿營養液的桶中,並把你的大腦和一個電腦連結,提供你所有的感覺經驗,而實際上你只是在桶中的大腦。個體對於客觀存在的認知或判別取決於他所接收的刺激,而這些刺激可能會導致誤差。第三,「夢的論證」提出過「我們如何證明自己不是在做夢?」:在「夢的論證」之前,笛卡兒進行了一個與感覺相關的論證,得出結論是由感覺而來的意見是不能被完全徹底地相信,即這些意見是可疑的,不能被納入知識體系。從而進一步論證,如果我們是在做夢,則夢中的東西不是真實的,夢中的感覺信念所表達的内容非實際存在、發生。同時引申另一個問題,永遠做夢的概念不可理解嗎?第四,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舉出一個例子:假想這個世界是在五分鐘前誕生,這會和你現在的經驗不一致嗎?記憶可靠嗎?由此質疑人的意識和物理世界的存在是否真的相符。
既然了解到實在論的挑戰,自然我們也可以理解到懷疑論(Skepticism)的極限。它認為我們不可能確定知道任何東西,即使我們對世界最基本的信念,總會有一些可疑的理由。然而,懷疑論可以質疑感官的可靠性,卻不能全然質疑記憶的可靠性,更不能質疑邏輯的可靠性,因為它的論證也建立在對語詞的記憶和邏輯之上。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