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白波波」退役感慨萬分「雷達爸」笑對「山竹」依然測風測雨
「白波波」退役感慨萬分「雷達爸」笑對「山竹」依然測風測雨

屹立全港最高點的天文台大帽山雷達站近日停止運作,事緣過去二十四年肩負監測颱風暴雨重任的天氣雷達「白波波」正在更換。一直以來,每當天文台發出三號風球,當值雷達機械師便趕往大帽山雷達站駐守,確保風暴下雷達等儀器運作正常,為天文台提供最準確資料以作預報。這批「雷達爸爸」與「白波波」見證幾許風雨,曾親歷「風王」山竹吹襲的梁志文,惋惜當日「白波波」受重創;李浩然則看着「白波波」由落成到退役,不捨哽咽。面對瞬息萬變的極端天氣,兩人盼望「白波波」添置新功能後,能提供更準確氣象資料,繼續守護市民。

 

人們都說,大帽山有兩個地標,一個是山腳的「連姐」茶水亭,另一個是位於山之巔的天文台「白波波」,當中位處麥理浩徑第八段的天文台「白波波」屬禁區範圍,跑友行人只能遠觀「打卡」,令大理石建造的雷達站更顯神秘。駐守大帽山雷達站的六位雷達機械師,包括李浩然及梁志文,其中1998年加入天文台的李浩然,最初被派駐機場的天文台雷達設施,見證大帽山雷達站於1999年落成啟用,其後更加入大帽山團隊。當時大帽山使用的雷達,能自動監測和警報暴雨、雷暴及冰雹等惡劣天氣,標誌本港天氣監測邁進一大步,加上九百五十七米高的大帽山位置最當風,前後又無遮擋,雷達能全天候監測遠至五百公里外海南島的天氣狀況,自此成為監測主力。

 

三號波須赴雷達站駐守

由「睇住佢大」到加入其中,李浩然視「白波波」如子女。他稱,外形如菠蘿包的「白波波」,其實是雷達天綫的保護罩,「白波波」內是直徑八點五米的雷達天綫,平日全自動運作,接收氣象數據,雷達機械師則在天文台總部當值,一般只在每月定期維修,及年底的全面大修才到山上「探望」。然而,每當天文台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其中兩名當值雷達機械師便要奔赴大帽山雷達站駐守,目的是確保颱風期間,雷達天綫能夠運作,直到卸下三號颱風信號才能「收工」。若風暴期間,天綫或雷達站發生故障,雷達機械師須即時搶修,跟「白波波」同甘共苦,加上雷達機械師都是男性,因此被稱「雷達爸爸」。

 

大帽山跟地面相距近千米,山上溫度普遍比市區低攝氏七至八度,梁志文直言,山上風大、雲霧更大,特別是近年全球暖化下的極端天氣,帶來漸趨頻密的強颱風和暴雨,坐鎮山之巔時別有感受。由2019年至今,雷達機械師在「颱風更」當值的次數每年遞增。梁志文指,提早於三號風球上山屬安全考量,因擔心八號風球才出發恐遇危險。他坦言,每次當值「颱風更」都心情複雜,因為當別人談論「打風」放工回家,自己則踏上征途,往風暴裏走去。他提到,雷達站內設儀器室、電腦室及用作最後避難所的儲物室,內有充足食水及乾糧,即使遇八號風球亦大致安全,舉例上月初訪港的強颱風「小犬」,天文台發出3號颱風信號的時間達四十三小時,雷達機械師最終留守四日三夜,但論最驚險一役,還是2018年「山竹」襲港,至今難忘。

 

「風王」吹爆強化玻璃幕牆

2018年9月16日,被稱「風王」的「山竹」襲港,天文台罕有地於其距港一千一百一十公里已發出一號風球,成為最遠的「一號波」。梁志文憶述,9月14日收到指示,當時只掛一號風球,但天文台預計「山竹」來得急,會近距離襲港,須及早「上山」準備。為安全起見,當時的高級雷達機械師設立通訊群組,讓他與同事定時報平安,並通報山上情況。他憶述,當時雷達天綫探測到大帽山風速持續上升,雷達圖顯示「山竹」逐步逼近,及至16日凌晨,「山竹」帶來時速二百五十公里強風,正面吹襲雷達站的鋼閘,即使綁上繩索固定,鋼閘仍被吹至前後搖動,刺耳風聲更從縫隙吹入,令他暗叫不妙。

 

梁志文續稱,最驚險一幕其後發生,「突然聽到一聲巨響,便感覺雷達站內風壓驟增,耳朵赤痛不適。」他外出查看,赫見雷達站通往「白波波」的樓梯,有強化玻璃幕牆爆裂,強風暴雨從此處吹入,導致白波波頂層工作台嚴重積水,須用抽水機抽走三百公升的積水。另一方面,「白波波」頂部揭蓋雖被吹起,但慶幸一直運作良好,才能繼續為天文台提供最新氣象數據。梁的上司得悉發生「爆玻璃」事故,考慮人命安全,立刻擬定退守儲物室的方案,幸好最後颱風過去,風勢減弱,最終梁和另一名機械師不必退守,順利於一號風球時收隊撤離。「山竹」一役,他在大帽山留守四日三夜,其後見到山下各處慘被蹂躪,坦言一直想念家中妻子及一對年幼子女的安危,「擔心屋企也吹爛玻璃。」事後,天文台維修「白波波」,並於玻璃幕牆外圍加建鋁板防護。

 

新天文雷達料明年初完工

上月底,大帽山雷達站暫停運作,服役二十四年的「白波波」及雷達天綫亦被拆下,以更換新的天文雷達,預計明年初完工。李浩然直言不捨,但強調氣象偵測要用新科技輔助,日後雷達站採用的「S波段多普勒天氣雷達」將添加「雙偏振」功能,可同時發射及接收水平和垂直兩個不同偏振方向的電磁波脈衝,提高雨區降雨率的觀測。一直以來,大帽山雷達站於觀測颱風上表現優異,他說,「大帽山雷達站是天文台的一雙眼,希望更換新雷達後,可以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但他也稱,極端天氣瞬息萬變,現時最難偵測的正是小規模、會爆炸性發展的小型暴雨區,希望未來能隨科技發展而改良。

 

霧淞異象 難得一見

除了超強颱風和猛烈暴雨,寒冬結霜也是本港較多出現的極端天氣現象,到大帽山「睇結霜」更是不少港人的冬季「節目」。高級雷達機械師李浩然多年前曾在大帽山雷達站,則親歷另一種更罕見的「霧淞」現象,至今難忘。

 

李憶述,2010年12月16日正值大帽山雷達站「大修」,他及幾位「雷達爸爸」清晨到來跟進工程,「當時山上雲霧籠罩,草坡、岩石、矮樹及鐵絲網都掛上白茫茫一層。」他續稱,當時覺得不似結霜,亦絕非落雪,行近細看才發現是罕見天文現象「霧淞」。他指,霧淞並不易維持,若遇陽光便融化,幸及時攝下該罕有現象,這亦是首次在大帽山拍攝到該現象。

 

霧淞主要依附草木、岩石等物件的表面形成,其特性是迎着風,並出現羽毛狀的外觀。他解釋,空氣中含有無數微小的水滴,嚴寒天氣下,小水滴被極度冷卻,當接觸到溫度處於冰點以下的物體便立刻凍結,形成純白冰晶,霧淞就是大量凍結的冰晶。他指,霧淞和霜的形成條件不同,多雲或大風的日子,不利結霜。他估計,當日早上剛下雨,而大帽山上低溫及高濕度,水氣充足,又有強風吹拂,才能形成霧淞。

 

聽李浩然氣定神閒講解霧淞的形成,恍如上了一堂天文課。他指,當日能遇上霧淞,可算是一種難得的緣份。然而,霧淞始終屬極端天氣現象,他坦言不希望經常出現,成為常態。

Posted on 28 Nov 2023.
梁志文(左)曾親歷「風王」山竹吹襲,李浩然(右)則看着「白波波」由落成到退役。
梁志文(左)曾親歷「風王」山竹吹襲,李浩然(右)則看着「白波波」由落成到退役。
天文台大帽山雷達站近日更換新雷達,雷達機械師李浩然(左)及梁志文(右)對「白波波」退役感到不捨。
天文台大帽山雷達站近日更換新雷達,雷達機械師李浩然(左)及梁志文(右)對「白波波」退役感到不捨。
雷達機械師被稱為「雷達爸爸」,須於三號風球時到雷達站駐守。
雷達機械師被稱為「雷達爸爸」,須於三號風球時到雷達站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