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認同過去數年,不論是香港或全球,爭議的聲音此起彼落,大家以往有商有量的日子已不復見,換來是謾罵、欺凌等方式去表達意見。其實,當人擁有強烈立場,其耳朵就自然築起了防火牆,可謂「充耳不聞」,任何不同聲音和意見都容不下。筆者認為,若然沒有不同意見,世界便不會有進步,但即使各持己見,只要是「和而不同」便可。常言道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正是這個意思。
不偏不倚,是一種知易行難的態度。有人認為,不偏不倚要盡量準確地報道每個人的說法,並尋找或考慮其他相關、重要的看法,例如一位能告訴你這兩人誰正確的數學專家的看法。不偏不倚,讓你以事實作為根據做判斷,這個標準也要求你尋找重要的、相關的看法,這個原則也要求你衡量這些看法。這樣,你可能需要摒棄那些得不到證據支持的看法,或者與事實矛盾的看法,能夠對事情提供更寬的視角。
面對今天互聯網海量的資訊,當中內容孰真孰假,並非一件容易判斷的事情;當欠缺事實的基礎,要做到不偏不倚更顯得難上加難。因此,筆者認為更需要包容更多聲音,讓大家更容易了解事情。相反,若只選擇性去吸納資訊,結果變成以偏概全,更難以持平的態度去處事。
作為調解員,擁有不偏不倚的態度去處理糾紛是非常重要,皆因若調解員在調解會議過程中言行間展示了偏頗的行為和態度,便很難獲得爭議一方,甚至雙方的信任。一旦失去信任的基礎,他們便不再願意坦承說出心裏想法及訴求,令調解員很難再擔任促進者,協調整個調解會議。
不少商業心理學硏究均指出,有領導能力的人通常不太在乎包裝自己的頭銜,因為他們表現得很謙遜。在自信與謙虛中保持平衡,不偏不倚,樂於採納意見,敢於承認錯誤,這些能力才是難能可貴。筆者期望,更多人能夠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令世界容納更多不同的聲音。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