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彤受邀參加了由《財經》雜誌和社會價值投資聯盟聯合舉辦的2021《財經》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並發表題為《中國宏觀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演講。王院長指出,在今後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經濟將沿着三個方面的發展主綫展開:一是發展建立新模式;二是社會經濟全面數字化;三是建設現代城市體系。
在發展建立新模式方面,首先是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做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突破。第二,打造科技創新體系,優化配置科技資源。要加強應用研究,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第三,着力推進產業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產業邁進,堅持需求與問題導向,加快科技在產業鏈的縱向落地。第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建立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營造有利於催生重大科學發現的良好氛圍。
在社會經濟全面數字化方面,由於疫情加速了社會經濟數字化進程,社會達成了數字化共識,人們適應數字化生活,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成為創新發展戰略的着力點。數字科技將賦能農業,打造安全高效的現代智慧農業;製造業將通過新基建的建設,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堅定不移地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現代服務業不斷提升同時更加注重質量,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為產業融合的入口,大而全的平台型企業與小而美的定制需求的公司,共同發展。
至於建設現代城市體系方面,重點為城鎮化2.0──目前已經有兩億多的城市常住人口沒有完成落戶,再加上將產生兩億多現有農業轉移人口,未來需要推動四至五億人在城市落戶,這是一個大需求。其次是正在建立以都市圈、城市群和經濟帶為主的多層次現代化城市體系,城市升級和城市更新成為熱點。還有是逐步實現與全球城市網絡的深度融合,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政策下,以都市圈城市群為主要的空間載體是聯通需求和供給循環的樞紐,可以對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產生積極作用,經濟地理人群的再布局可以釋放中長期的抓手。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