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加上生活、社會、經濟環境等轉變,未來將會出現更多難以預測的挑戰;尤其是在數碼化年代,人工智能的普及更加凸顯人類潛能的重要性。因此,近年不少企業都推動「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作為改革方案,從而提升產品及服務水平。
所謂設計思維,可以參考美國史丹福大學Hasso Plattner設計學院(D School)提倡的五階段設計思維模型,讓企業透過逐層的設計思考過程(Design-thinking Process)去建立創新思維:
1.共鳴(Empathise):透過了解客戶所觀察(Customer Observation)得到的現況,集思廣益及討論(Brainstorming),從而找出目標客戶面對的「痛點」和需要。
2.定義(Define):專注設計相應的產品,設定觀點(Point of view)和服務需要。
3.想像(Ideate):評估設計概念,建立解決方案,歸納可行的產品/服務設計方案。
4.原型(Prototype):製作初步設計或原型。
5.測試(Test):邀請用戶比較、測試及驗證產品原型。
早前有研究指,53%的軟件和科技公司具備設計思維能力,而商務和金融服務產業的公司則超過40%。設計思維是真正客戶至上(包括內部或外部)的理念與思維,致力在多個領域以及不同思考方式之間達成合作,它能夠將深厚的人文關懷融入業務流程、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客戶服務以及員工參與等策略規劃中。其實,設計思維能够適用於各行各業,以美國百事為例,Mauro Porcini於2012年加入百事擔任首席設計官。在這個新職位上,Mauro將設計思維注入百事公司的文化,並領導着一種新的設計創新方法,影響公司的產品平台和品牌,他讚揚創新和設計思維,同時通過業務、技術和人才來衡量品牌的公平性。另一個例子便是新加坡,它近年建造了不少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物,例如濱海灣花園。事實上,當大家踏進新加坡,已經走入了設計思維──這個現代化、國際化的國家,透過提升人們的設計思維能力來促進持續的經濟增長並維持競爭優勢。當地政府在推動設計思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令其建設以民為本,實用性大增。
筆者認為,不論是公營或私營企業,都能夠透過設計思維將其產品及服務在設計及應用上更加以客為尊,以人為本。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